朱清时,1946年2月7日生于成都,中共党员,物理化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6年2月,朱清时出生于
四川成都。1962年,考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同年,被分配至
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先后当过工人和计划员。
职业经历
1974年1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从此开始研究工作。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1984年8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1996年8月,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98年6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99年5月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全额投资创办南方科技大学。2009年6月,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按照深圳市的定位,南科大是要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筹办三年之久,朱清时却始终等不到教育部的招生许可证,朱清时终于决定不再等待,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2010年12月18日,南科大在未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情况下举办首场招生咨询会,现场异常火爆。
2011年起,任中国共产党南方科技大学(筹)临时委员会书记。2012年4月24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向广东省政府发出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2013年10月—2014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2014年1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有关任免职决定,决定李铭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朱清时不再兼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8月31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任上的审计工作全部完成,9月1日上午,在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朱清时以校长的身份,最后一次在学校作演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朱清时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动态,主要成果有:
1、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硅烷和锗烷等球陀螺分子的局域模振动使对称性降低,造成振转能级结构的显著变化,证明它们是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
2、在理论上证明局域模振动是Xyn型分子的伸缩振动在高振动能区中的普遍趋势,而且分子作局域模振动时Coriolis和Fermi相互作用将消失或减弱。这些成果的主要意义是:①、用激光对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加工以便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分子,这个理想激励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除个别特殊的小分子外,所有的实验探索都无明显效果,原因是激发的局域模振动的寿命太短。他的工作发现那些被认为传能最快的由Y键组成的分子也存在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揭示出从前未知的非谐性产生局域模振动的机制,为在一般分子中寻找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是非谐性和键与键的不同等多种效应产生的)打下了基础,从而为实现“分子手术”带来希望。②、发现表明分子在高振动能区中需要重新量子化,即重新定义量子数和零级近似基矢,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分子的动态对称性和以它为基础的李代数方法,从而为理论物理学的一个新领域提供了实验依据。
3、1975年他开始在青海盐湖研究所从事激光分离同位素重大项目研究,一年后成为项目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他通过理论分析后制定的激光光压偏析法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案,在自制设备完成后,首次实验即获成功,其研究方案为国内首创。
4、在激光光谱学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在CaOH自由基的高分辨因子—振—转光谱的研究中,发展了一种先进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首次测得了CaOH自由基的高分辨光谱。在多原子分子的半导体激光光谱和富利叶变换光谱研究中,测得CDF3的高分辨半导体激光光谱,观察到强度按核自旋统计权重分布的转动跃迁;进行CH2DCH2CI的振动力场分析,发展了用光谱来鉴别同分异构分子的有效方法,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5、1988年以来,他在分子高振动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主要有:(1)二十年来国际上光谱学家们为寻找分子的局域模振动态进行了大量实验,但无一例可确认是长寿命的。1998年,他在剑桥大学用自己设计的方法,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硅烷和锗烷等球陀螺分子的局域模振动使对称性降低,造成振转能级结构的显著变化,令人信服地证明它们是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态,随后他在大连化物所建立了更好的装置,又在许多其它分子中观测到了这种振动态;(2)他在理论上证明局域模振动是XYn型分子的伸缩振动在高振动能区中的普遍趋势,且分子作局域模振动时Coriolis和Fermi相互作用将消失或减弱。这些工作推动了分子光谱的发展并为选键化学提供了依据。有关论文十几年来一直在被引用,局域模振动光谱已成为现代分子光谱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6、1994年,朱清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织成立了跨系、跨学科的“绿色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还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
7、1997年他与日本学者合作,用局域模振动和分子内传能解释了STM实验中的一些新现象,同时组织学校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进行合作,开展了对单分子化学的研究,并在这一国际上最新重大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瞩目的成绩。他们对硅表面上碳60分子取向的研究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他们首次拍摄出了化学键的照片,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
教育成就
2004年2月,朱清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了题为“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寄语年轻学子:“要转变观念,注意分析推理、语言、形象思维、动手、直觉和洞察力、与人相处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保持最佳状态,善于集中注意力,珍惜并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勤于动手实践,全面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2005年10月,朱清时在西藏大学专题报告会上寄语学生:“要志存高远、事不避难、博学、慎思,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在刻苦学习中增长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优秀建设者和创新型人才。”
2008年11月,朱清时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进行了题为“如何成才”的专题报告,报告会期间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利用学校学术氛围,发现、培养和找准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科学兴趣;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科学实践,培养自己科学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利用大学中宝贵的学习时间,紧密围绕素质提高的目标,学会并认真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朱清时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讲习班为有关科研人员讲授激光光谱学课程。
主要作品
图书
论文
荣誉奖项
社会生活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朱清时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是一位教育实践者,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有很多头衔的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教师
杨林柯 评)
“朱清时是一位走在中国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教育家,他是‘中国高校改革第一人’。”(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评)
“朱清时是国际知名的化学物理学家,在分子局域模振动、单分子化学等国际科学前沿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推动中国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澎湃新闻网 评)
“朱清时是声名远扬的教育改革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传奇人物。”(《
瞭望》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