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文集》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熹。该书主要讲述了熹向尝以忠恕一贯之说质疑于函丈伏蒙镌晓切至但于愚见尚有未安。比因玩索遂于旧说益有发明乃知前者请教之时虽略窥大义然涵泳未久说词未莹致烦辨析之勤如此今再录近所训义一段拜呈乞赐批凿可否示下容更思索续具咨请也。去岁在同安独居几阅岁看《论语》近十篇其间疑处极多笔札不能载以求教伏纸但切驰仰。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祖籍徽州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此诗文集收录朱熹的诗赋、奏札、书信、杂著、题跋等,是迄今为止朱熹诗文最为完备的集子,也是研究朱熹思想及其学术的主要材料。今以《
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福州府学《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文集》一百卷,《续集》十卷,《别集》十一卷)本为底本整理。参校了宋刻元明递修本(简称“递修本”)、宋刻元明递修本残本(残存《文集》卷2、5、7、8、11、16、17、36、44、45、46、48、62、63、66、67、70、71、72,《续集》十卷。与前本同出一源,唯修补者有所不同。简称“残本”)、台湾故宫博物院1982年《善本丛书》影印宋刊本《
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简称“影宋本”)、清同治十二年六安涂氏求我斋仿嘉靖本校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本(简称“涂本”)。另外抽查了明万历朱吾弼校刻本(与嘉靖本同一源流,虽后出,然刻本错讹反多)、清康熙戊辰臧眉锡据元本校正重刊《朱子大全集》本(于“胡”、“夷狄”诸字空缺且有擅改之病,简称“臧本”)、清李光地编《
朱子全书》本(语录体)、清雍正三年考亭书院刊朱玉重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本(编次混乱,且于原本空缺处擅自增删。简称“祠堂本”)和贺瑞麟校刻本(即刘氏传经堂本,所补缺文主要依据朱玉《类编》,且有擅改之病。简称“贺本”)。其他参校材料之版本,均见书后所附《本书引证材料版本一览表》,兹不具列。此外,还搜集了朱熹的部分佚文,与《小学》、《童蒙须知》、《太极图说解义》、《西铭解义》一同分卷编入《补编》中。并为方便研究者使用本书,书后附录了王懋?的《朱子年谱》。〖质量〗二校。
一.状式:某县、某乡、某里、姓名。一.年几岁有无疾荫合为状首堪任杖责系第几状。一.所诉某事合经潭州。一.即不是代名虚妄无理越诉或隐匿前状如违甘伏断罪号令右某(入事明注年月指涉某人某事尽实限二百字)。须至具状披陈伏候判府安抚修撰特赐台旨。
熹家所藏荆公进邺侯家传奏草临川石刻摹本丞相益公论之详矣。然所议上番义勇当时竟不闻有所施行而保甲保马之法人多不以为便盖邺侯所谓“得时用势舍势用力利害相远”固如此也。抑公此纸词气激烈笔势低昂高视一时下陋千古。而版本文集所载乃更为卑顺容悦之意是必自疑其亢厉已甚而抑损之其虑深矣。然论其实似不若此纸之云发于邂逅感触之初尤足以见其胸怀本趣之为快也。夫以荆公之得神祖可谓千载之一时矣顾乃低徊若此而犹未免有郁郁未尽之怀君臣之际功名之会呜呼难哉!绍熙甲寅腊月辛巳夜读有感因书以识其后。
臣昨为亲见台州宁海县人户流移已曾具奏。窃虑深轸圣怀自到本州即行询究见得本县流移人户已是千有余口其知县宣教郎王辟纲恬然不恤亦无申报委是不职。窃恐将来粜济事务繁夥必是不能了办欲望圣慈特赐罢黜或依已得指挥与监庙一次仍特不理作自陈。须至奏闻者。
裒集程门诸公行事顷年亦尝为之而未就今邵武印本所谓《渊源录》者是也。当时编集未成而为后生传出致此流布心甚恨之不知曾见之否然此等功夫亦未须作比来深考程先生之言其门人恐未有承当得此衣钵者。此事尽须商量未易以朝耕而暮获也。心不耐闲亦是大病此乃平时记忆讨论惯却心路古人所以深戒玩物丧志政为此也。此后且当尽心一意根本之学此意甚善。今人陷于所长决不能发此听信身心也。佛学之与吾儒虽有略相似处然正所谓“貌同心异似是而非”者不可不审。明道先生所谓“句句同事事合然而不同”者真是有味非是见得亲切如何敢如此判断耶圣门所谓闻道闻只是见闻玩索而自得之之谓道只是君臣父子日用常行当然之理非有玄妙奇特不可测知如释氏所云“豁然大悟通身汗出”之说也。如今更不可别求用力处只是持敬以穷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