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纲,属
真螨目,
叶螨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的农林大害虫,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可为害的植物有32科113种,其中蔬菜18种,主要有茄、辣椒、西瓜、豆类、葱和苋菜。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茄子、辣椒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后变灰白色;四季豆、豇豆、瓜类叶片受害后,形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缩短结果期,影响产量。
在北方,朱砂叶螨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田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菜田中为害。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朱砂叶螨种群在田间呈马鞍形变化,5月份田间很难见到,进入6月后,数量逐渐增加。在正常年份,在麦收前后,田间红蜘蛛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田间危害加重,7月份是红蜘蛛全年发生的猖獗期,也是蔬菜受害的主要时期,常在7月中下旬种群达到全年高峰期。为害至7月末至8月上旬,由于高温的原因,种群数量会很快下降,8月中、下旬以后,种群密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再造成危害,并一直维持至秋季。在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
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过多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向四周爬行扩散。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7.7~8.5℃,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
利用有效天敌如:长毛钝绥螨、
德氏钝绥螨、异绒螨、
塔六点蓟马和
深点食螨瓢虫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保护或引进释放。当田间的益害比为1:10~15时,一般在6~7 天后,害螨将下降90%以上。
加强田间害螨监测,在点片发生阶段注意挑治。轮换施用化学农药,尽量使用复配增效药剂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药剂。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的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的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的螨卵脂800倍液。也可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注意瓜类作物上浓度不超过0.1波美度),25%
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