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草
中药名
朱砂草,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蛇根草Ophiorrhiza cantoniensis Hance的根茎。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具有清热止咳,镇静安神,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劳伤咳嗽,霍乱吐泻,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肺、脾、肝经。
功效
清热止咳,镇静安神,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劳伤咳嗽,霍乱吐泻,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咳嗽,神经衰弱:(朱砂草)根状茎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刀伤出血:朱砂草、马勃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3、治鼻衄:朱砂草15g,包谷须9g,鹅不食草12g。水煎服。(2-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第3卷》)
4、治血痢:朱砂草30g,马齿苋12g。用红糖炒后,煎水,饭前服。(《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草本或亚灌木,高30-50厘米或更高;茎基部匐地,节上生根,上部直立,通常仅花序和嫩枝被短柔毛,枝干后稍压扁,褐色或暗褐色,有时灰褐色。叶片纸质,通常长圆状椭圆形,有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6厘米,有时较小,顶端渐尖或骤然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很少近圆钝,全缘,干时上面灰褐色或灰绿色,下面淡绿色或黄褐色,有时两面或下面变红色或淡红褐色,通常两面无毛或上面散生稀疏短糙毛,有时上面或两面被很密的糙硬毛;中脉上面压入呈沟状,下面压扁,侧脉每边9-12条,极少多达15条,上面明显或不很明显,下面微凸起,压扁,网状小脉通常两面均不很明显;叶柄长1.5-4厘米,压扁;托叶早落,未见。花序顶生,圆锥状或伞房状,通常极多花,疏松,总花梗长2-7厘米,和多个螺状的分枝均被极短的锈色或带红色的柔毛;花二型,花柱异长;长柱花:花梗长0.5-1.5毫米或近无梗,密被短柔毛;小苞片钻形或线形,长约2.5毫米或过之;萼被短柔毛,极少近无毛,萼管陀螺状,长1.3-1.5毫米,宽约2毫米,有5直棱,裂片5,近三角形,长0.4-0.5毫米,钝头;花冠白色或微红,干时变黄色或有时变淡红色,近管状,外面近无毛或有时被柔毛,质地稍厚,冠管长通常1-1.2厘米,偶有达1.5厘米,喉部稍扩大,里面中部有一环白色长柔毛,裂片5,近三角形,长3-4毫米或稍过之,盛开时反折,顶端内弯呈喙状,背部有阔或稍阔的翅,翅的顶部向上延伸,超出花冠裂片顶端0.3-0.4毫米,里面被鳞片状毛;雄蕊5,生冠管中部稍低,花丝短,花药披针状线形,长约2.5毫米;花盘高凸,2全裂;花柱与冠管近等长,柱头多少露出管口之外,2裂,裂片圆卵形,薄或稍粗厚,长1-1.5毫米;短柱花:花萼、花冠和花盘均同长柱花;雄蕊生花冠喉部下方,花丝长约2.5毫米,花药与花丝近等长,顶部露出管口之外;花柱长约3.5毫米,柱头裂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蒴果僧帽状,长3-4毫米,宽7-9毫米,近无毛;种子很多,细小而有棱角。花期冬春,果期春夏。
生长环境
生溪边或林下。分布于华南和西南。
相关论述
彭荣海:朱砂根镇静安神,宁神定志,配龙头草、竹头草,水煎服,治神经衰弱。(胡郁坤整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1:07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