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
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担任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船山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船山学社常务副社长,湖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衡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朱迪光教授主持全国高校古籍委员会课题1项,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主持湖南省社科联重点委托课题1项,主持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撰写并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出版了7部学术著作。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在船山学术思想与文学研究领域如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 第一,带领本方向研究人员编辑出版了《王船山学术研究资料索引》,建成了“王船山研究题名数据库”。 第二,在王船山学术研究史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撰写完成了《王船山学术研究史稿》。 第三,在王船山文学研究方面,探讨船山文学,出版了专著《船山文学研究》。
朱迪光,男,中共党员.1961年10月出生于湖南衡东,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
陕西师范大学文献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教授。现为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经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专家小组评议,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朱迪光教授主持的研究项目《王夫之诗集校注》,被列为2008年度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资助经费3万元。
朱迪光,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人,广东社会科学大学文化管理系毕业,现任
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馆长。政协梅州市梅县区委员会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委员。
朱迪光中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下乡”工作——作为“可教”知青“上山下乡”锻炼,嗣后以二胡演奏“赛马”和“奔驰在千里草原”考进专业剧团“送戏下乡”,1980年春,懵懵懂懂调入博物馆“下乡调查”从事文博工作至今。现任
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馆长,梅县区客家书画艺术馆馆长,文物博物副研究馆员。政协梅县区委员会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委员。《客家民居(梅州卷)》主编。政协《梅州市梅县区文史资料》编委会编委。
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委员会会员、中国索引学会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参与编撰出版《广东名胜古迹辞典》、《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梅县区卷》、《叶剑英年谱》(任副主编)、《梅县区朱氏族谱》(任副总编)、《广东省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丛书——
梅县区》(任主编)、《灵光寺志》(新版任副主编)。先后在《中国文物报》、《文物工作》、《广东文物》、《神州民俗》、《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梅州社会科学》、《梅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次参加省、市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论证会,且有论文入选结集出版,并有多篇论文分获全国、省、市奖、征文比赛奖和优秀提案。
朱迪光介绍,
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建馆于1959年,至今已收藏有千年以上的文物7000多件,这些文物中,有5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被列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的便有860多件。这些丰富而珍贵的文物藏品,凝聚着千百年客家人的文明智慧,是梅县区历史文化的载体。
朱迪光说,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从建馆至今,一直都在为没有合格的场馆而苦恼。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建馆之初,寄寓于当地一个祠堂里,后来又搬到“华侨戏院”安身;最后才搬到现址原梅州市梅县区图书馆的旧楼。由于现馆已拥有70年楼龄,早在2005年便被有关部门列为危房。
由于现馆场地窄小和不具备展出文物的安全保卫和文物保护条件,所以国宝只能深锁库房里没法展览,有些文物已在库房里锁了近50年。如惊动中国陶瓷界的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水车窑出土的1000多年前青瓷八兽足雍砚,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而成了镇馆之宝,但自出土以来却一直无缘与普通市民见面。
朱迪光认为,当务之急是为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的国宝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收藏之地。一是建新博物馆,但馆址、资金均未落实。二是寻求合作,利用即将竣工的梅州客家博物馆的场地,在梅州客家博物馆内开劈梅县区文物专馆,将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在专馆内收藏展览,文物的收藏权仍归属梅县区。这样,既可充实梅州客家博物馆的展品,又能让文物“重见天日”与普通市民见面。
行走他乡,唯有梅州是故乡;游遍万家,还是客家是我家!愿
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在朱迪光馆长的带领下取得更大成绩,为弘扬客家精神,拓展客家人文写下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