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炎昭(1832一1919),字飞仙,号鸿升,又称朱老怪,
河南郸城人,祖籍安徽阜南县。曾任
郑州学正,著有《蔬香阁诗集》、《飞仙游记》。
朱炎昭(1832年—1919年)字飞仙,号鸿升,郸城县城郊乡朱屯村人,原籍安徽阜南县朱寨乡常白庄。他天资聪慧,自幼家贫,承蒙乡邻照顾方得入塾就读。9岁时阜南闹饥荒,其父病饿而死,相继其三弟又不幸夭亡。18岁时,天灾人祸接踵而来,他随寡母和弟弟妹妹外出逃命,途经泉河桥时,母亲惨死于乱军马蹄之下。朱炎昭携弟带妹逃到了颍州(今阜阳)。
不久,他离开颍州取道西行,到了太和县境,妹妹被迫给人当了童养媳。他历尽艰辛,终于到了鹿邑县境的杏店集(今属郸城县石槽镇),被当地名门大户朱启元收为义子。后又被推荐到丁寨柘丘寺开馆设塾(雅称“松风书屋”)。由于他治学严谨,很快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崇敬。他设馆授徒,兼攻书法、绘画。他中举人后的一段时间内虽以教书为主,也曾以写诗卖画为资,游览了曲阜、泰山、西湖、太清宫、太吴陵、汴京等古迹胜地,题写了不少诗篇。
朱炎昭32岁时考中秀才,同治六年(1867年),朱炎昭又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朱炎昭出任郑州
学政,主讲
东里书院,在职10余年,宣统3年(1911),79岁的他调任卫辉府。1913年,他辞职返乡。返乡后,他乃以访亲会友、题诗作画为乐,此时他的诗、书、画盛名远扬,艺术达到了“三绝境地”,今传世之书画,多为其老年之作。朱炎昭于1919年初冬病故于朱屯,享年87岁。
朱炎昭极其厌恶“堕落宦海苦奔波”,“大吏谒来折腰多”的幕僚生活,潜心于吟诗绘画书法。其诗豪放,反映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其画多以石、梅为题材,表达作者不屈不挠的志向:其书法绵里藏针,独具风格。朱炎昭的诗、画、书法一时名扬郑州,颇受时人钟爱。
朱炎昭流落中州,以诗、书、画“三绝”负有盛名。著有《蔬香阁诗集》、《飞仙游记》。其诗,多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四溢,驾驭自如,雅俗共赏。其书法作品,以颜筋柳骨楷书结构的纵势,吸取何绍基书家执笔运腕的方法,遒劲有力,洒脱含蓄,气势磅礴,别有风致,晚期造诣更深。其画,早期画山水花鸟,中期习山石松鹰,晚期以绘水墨淡彩的象形石为主。画石自然生动,用笔纯熟,古貌奇姿,苍老拙怪。故朱炎昭又有“朱老怪”(双关语:言其貌怪异,其石怪姿)这个绰号。他喜在画中题诗,自画自题,几乎有作必题。朱炎昭的书画,具有独特风格。其诗书画作流传甚广,其真迹虽经战乱和浩劫,至今民间仍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