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业
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设备
机床是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设备,机械产品的零件通常都是用机床加工出来的,机床的品种、质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响着其他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因此,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可以说是机床最早的雏形了。公元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后半期,出现了装有绳索擒纵机构的原始钟和天平式钟。表明时钟齿轮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曲柄连杆机构原理已经用于机械。加工机械方面出现了手动车床。十五世纪由于钟表制造的发展,推动了机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齿轮加工机床。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工业的大发展,此后各种自动化的机床开始发展起来并且朝着精密化的方向迈进。
经济运行特点
第一,市场空前繁荣,较高档次的数控机床需求量不断上升,成套成线的大型项目需求量也不断提高。
第二,制造企业增加迅猛,但企业间的规模、水平、质量差距明显。虽然配套日益完善,但高水平的配套件仍以国外为主。
第三,进出口总量仍不断增加,但总体上没有质的变化,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局面虽有较大的改观,但高档精加工靠进口、中低档粗加工靠国内的市场心态没有明显的变化。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人才缺乏,科技落后。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机床厂根据他们的图纸逐步生产一些手动普通机床,以供应生产急需。此后,在1950年-1957年短短的8年时间里,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合理规划发展,我国陆续建设发展起了机床“十八罗汉”厂、七大综合机床研究所,并成为当时机床工具产业的生产骨干,为中国整个机床工业的布局、生产、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可以称得上60年来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阶段,在经历了3年大跃进以及文革时期的惨痛教训后,中国开始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机床工业也随之逐步走上科学生产、大力发展的道路。在1958年-1979年的21年间,由于我国微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薄弱,机、电、液、气各种元件技术不过关,数控机床的开发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因性能不可靠,无法用于生产。
第三阶段,直至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引进日、德、美数控系统、以及各类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进行合作生产。通过边仿、边学、边造、边用,逐步掌握了数控机床的一些技术、特点与发展规律,发展比较迅速。2006年,国家又提出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中国的数控机床生产研发开始渐入佳境。
展望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潜力巨大,促使世界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制造业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就业的重要市场和出口的主力军。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近40%,工业生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约77%,上缴税金占国家税收总额的30%和财政收入的27%,全部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90%,约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11%,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我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5和日本的1/4强。机床行业是为制造业提供装备的产业,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必然给机床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此,机床行业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机会,从贯彻机械安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入手,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我国机床行业整体水平,创品牌、扩市场、挡进口、争出口,争取国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2 10:16
目录
概述
经济运行特点
发展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