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学是着重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等问题的学科,是机械原理的主要分支。研究各种机械中有关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受力等共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简介
机械延伸加强了人类自身四肢的功能,而计算机又大大延伸和加强了人类大脑的功能。现代机械是由机械和计算机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由机构、驱动、控制、传感与信息处理五个子系统构成,而机构系统是现代机械的骨架与执行器。机构学是着重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等问题的学科,是机械原理的主要分支。研究各种机械中有关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受力等共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
传统的机构学把机构的运动看作只与其几何约束方式有关,而与受力、
质量和
时间等无关的学科。这样,在十九世纪中叶,机构学就从一般力学中独立出来,并日益发展。机构学研究的是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如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齿轮机构、差动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
直线运动机构、螺旋机构和方向机构等,以及这些机构的共性问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机构分析包括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两部分。前者研究机构的组成并判定其运动可能性和确定性;后者考察机构在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其运动特性。
掌握机构分析的方法对于如何合理使用机器、验证机械设计是否完善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机构分析也是机构综合的基础。但是综合有时不存在唯一解,因而机构分析和综合往往是不可逆的。
设计新机器时,先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为了完成某一工艺或生产要采取什么运动,这属于专业问题;其次是采用什么机构来实现这种运动,这是机构综合问题。所谓机构综合,就是根据需要实现的运动,选定机构的结构类型,确定机构的几何尺寸,亦即进行机构的结构综合和运动综合,然后画出能够实现所求运动的机构运动简图。对于高速或高精度的机构,为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还应考虑构件弹性和运动副间隙等实际因素的动力分析和动力综合。
发展
机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过去大多采用图解法,现代由于机构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的发展,解析法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8 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机械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机构学在原来机械力学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罗蒙诺索夫、欧拉等几何学家和力学家的著作奠定了机构综合理论的基础。到了 19 世纪后半期,逐步形成了以巴默斯特尔、勒洛为代表,建立在运动几何学基础上的几何学派和以切比雪夫为代表建立在
函数逼近论基础上的代数学派。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提出了“机电一体化”定义出机械电子学新概念,与此同时,美国则提出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所以“现代机械”概念的形成是机构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分析与成效
机构学同其他基础科学一样,是一门具有较大深度和难度的探索性学科,需要较扎实的积累基础。它的研究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往往需要多年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探索出来。其研究成果贯穿着整个机械工程。据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 1986 至 2011 年机构学这一学科的各个项目资助约 400项,其中涉及运用现代数学工具解决机构学问题的项目有 50多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机构学在各个研究方向、各个阶段上所取得的成果大都与数学工具密不可分,而近几年来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大多数都是采用数学工具解决机构学难题。
特点
(1)机构是现代机械系统的基本子系统,机构学与驱动、控制、信息等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方法是多领域多学科综合,研究内容比传统机构学有明显的扩展。
(2)机构的拓扑结构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实现统一建模,创建三者融为一体,且考虑到驱动与控制技术的系统理论,为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方法。
(3)机构创新设计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为机构创新设计的实用软件开发提供技术基础。
(4)基于“自然机械”原理发展和研制新机构类型,并开拓仿生机构。机构创新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创新性。如果机构的设计有缺陷,则制造出的将会是有先天不足的产品或称之为“有残疾的机械”。对产品的创新而言,机构拓扑创新设计具有原创的特征性质,是机械发明中最具有挑战性和发明性的核心内容。所以,现代机构学的研究对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自主设计、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