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扫描电视
用于机械电视系统的设备
机械扫描方式用于机械电视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是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夫制作的第一台电视装置,它是借助于尼普科夫圆盘来完成图象的分解和复合的。
内容
电视是用无线电波传送活动图像及其伴音的一种广播、通信方式。
发展历史
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有人开始考虑通过电来传送活动的景物并在远方即时重现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想传送的图像分解为被称为像素的明暗光点,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再把一个个像素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传送到远处;最后通过接收装置把电信号还原为像素,并把这些像素重新组合成图像。
1843年
英国的贝恩设计出对静止画面进行分解扫描的一种传真装置,最早提出“行扫描”的概念。
1873年
爱尔兰工程师史密斯发现了晶体硒在光的照射下电阻减小的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1912年,德国发明家耶斯塔与盖特根发明了光电管。光电管可以实现光电转换,为电视技术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875年
卡列伊仿照人眼的视觉传送机理,设计出一种并列式电视设备。它通过透镜获取图像,利用许多光电元件把像素转换为电信号,经传输线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排列的发光元件就会显示出相应的图像。
1883年
德国工程师尼普科夫提出机械扫描电视的设想,这是电视技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他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出著名的“尼普科夫圆盘”,1884年1月,获得德国专利。尼普科夫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把图像分解为一个个像素并依次传送的问题。他设想在一个圆盘的周围,按螺旋形等距离地开24个小孔,最外缘的孔与最里面孔的距离,正好等于电视图像的高。当圆盘旋转时,每个小孔从图像上扫描出一条直线,于是一幅图像就由24条扫描线组成。再把每条扫描线连续投射到硒光电管上,就转换为电信号。接收机也使用这样的圆盘,不过整个过程刚好与前面的过程相反,也就是由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这样就能实现图像的电传扫描。尼普科夫的圆盘扫描法,是解决电视机械扫描的经典方法,在电视发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97年
德国的布劳恩发明用荧光屏观测电子及用电场控制电子束的阴极射线管,这种管由于可用做电视的光电变换器而受到人们的注意。
1906年
俄国的罗津格在彼得堡大学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图像的屏幕显示,在1907年发明了可以进行上下、左右扫描的机械式扫描发射装置,并指出,用电子束进行扫描是可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电视技术研究的规模扩大了。1917年,美国的莫尔制造出一种氖气放电灯,这就有可能通过改变氖灯的电输入来改变接收器的光密度,从而有效地产生调制光。英国的贝尔德和美国的詹金斯都是用莫尔的氖灯开始进行尼普科夫圆盘法试验的。
1922年
贝尔德对尼普科夫圆盘法加以改进,成功地制出了机械式电视收发设备,被公认为是机械式扫描电视的发明者。1924年,他在数米的距离内实现了图像传输。1925年,他在英国进行了电视图像发射和接收的公开试验。1926年,贝尔德把电视图像信号用电话线传送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最先宣布发明了电视技术。
1927年
贝尔电话研究所的艾夫斯成功地用光电扫描设备进行了城市间电视广播的试验。同年,贝尔德又通过电话线,在相距几百千米的伦敦与格拉斯哥间进行了机电式电视的试播。1928年,贝尔德还在伦敦及纽约间以及到大西洋的轮船上用电话线成功地进行了电视收发试验。1929年9月30日,英国BBC电台开始试播机械扫描电视,几个月后实现了声音与图像的同步。
1930年
亚历山大森演示了面积达0.56平方米的大屏幕电视。1931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试验播出电视。1935年,德国柏林维茨莱本电视台开播。1936年,美国开始试播电视。同年,英国正式开始电视广播,使用的仍是贝尔德机电式扫描电视。1938年,英国广播公司决定采用扫描线405条、每秒25帧的电视广播方式。在这一期间,荷兰、前苏联等国也相继建立电视台,开始了电视广播(或试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9 18:49
目录
概述
内容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