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
清朝初年,平南王尙可喜率领清兵攻占广州城,沿途遭到民众的截击,特别是清兵开到广州市郊龙眼洞时,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几经艰险,才攻陷了广州城。尙可喜发誓要血洗
广州,准备下令杀人三日,从西门起连杀十八铺路,以解心头之恨。当时有一个良心未泯的幕僚王湘泉得知内情,大惊失色,心想:“一铺路就是十里路,十八铺就是一百八十里,血洗十八铺,广州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屠刀下!”他万分焦急之际,突然想到:古代的“甫”与“铺”相通,我何不以“铺”代“甫”,这样可以减少伤害无辜。
其它
百姓听闻清兵屠城,仓皇跑到六脉渠里躲避。怎知那天刚好下了一场暴雨,六脉渠水陡涨,不知淹死多少在渠中避难的百姓。这就是广州历史上的“杀人十八铺,塡尸六脉渠”的惨案。
曾有人认为“铺”是明代的“商人自卫
组织”,那时广州和佛山的商人为了防盗贼,成立了民间自卫组织——铺。“十八甫”就是源于广州西关的商人成立的十八个商业自卫组织。更有一种看法认为“甫”是指“埠头”。因为西关带“甫”字号地名,从第二甫开始,而没有第一甫,祇有第一津。津是指渡口,渡口必有埠头,明代的珠江河岸在西关。
不管出处在哪,从第二甫到十八甫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成为闻名遐迩的
商业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