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
手艺
杀猪,是一个手艺,用到的工具有尖刀 刨子 大锅,养猪除了作为食物,重要的是作为祭祀的用品。
历史介绍
过去屠宰行里有句俗语:“猪草包,羊好汉,牛的眼泪在眶里转”。意思是说屠宰时猪的嚎叫声惊天动地,草包一个;羊却一声不响,够得上是好汉;老牛则是满眼充满哀怨的泪水,似乎在诉说着委屈和无奈。
过去,冀东民间非回民聚集地杀牛羊的作坊不多,杀猪的作坊就比较普遍了,因猪本身就是“菜货”。远在一万年前,猪就为先民所豢养,猪养的多少,杀猪与否,成了家庭、家族经济状况的象征。现在的家字上边是一个宝盖,下边就是一豕字,豕就是猪。甲骨文的家字则更加直接而形象:上边的宝盖画作房子状,下边的豕字则活脱一个猪形。意思是说,有了猪才能称为家,可见猪在先民眼中是多么重要。现在,有些少数民族的阁楼仍沿袭着上边住人,下边养猪的格局。
古时,养猪除了作为食物,重要的是作为祭祀的用品,因大量的宰杀,慢慢就有了专门屠宰的屠户,“杀猪的”作为一种手艺流传了下来。
工具
杀猪的工具(如下图1:杀猪工具图所示)原来就是扒膛的木架,宰杀的桌案,煺毛的锅灶,有一个类似套马杆的套杆,只不过杆短而粗,既可套猪,又可在吹猪时捶打,还有挺猪的挺条,刮毛的刮刨,和杀猪的尖刀,俗称“锓条子”也叫攮刀子。卖猪肉的工具有大砍刀,用以卸猪头、膀蹄和劈猪。大砍刀身厚、背厚,份量重,两头齐。还有一把小砍刀(剔刀),份量轻而有尖,能割肉,能剔骨,俗称“二路子”,过去卖肉是骨肉不分的。屠宰所用刀具以茨榆坨、甘于庄锻打的为上,甘正刀最出名,临近的手艺人都喜用甘正刀。
屠宰
有一出戏叫《屠夫状元》,其主人公叫胡山,上台有首定场诗:“劲大力大吹猪腿,手疾眼快采猪毛,翻肠倒肚儿——好臭。”念罢才自报家门。此定场诗是杀猪的形象描述。
杀猪前,须先空槽,就是杀猪的前一天不喂食。杀猪时,将捆着四条腿的猪抬上条案,杀猪的一条腿跪在猪身上,一只手搬住猪下巴,用力向后搬直突显出咽喉部位,另一只手握尖刀顺向直捅进去扎到猪心脏,然后将刀翻转一下再拔出来,血立即随刀喷流而出。流在预先接在下边的血盆里(如果做血豆腐就放些盐,如果做血旺用就不放盐),搬住猪下巴的一只手摇动猪头,压腹部使膛内的猪血流净。
将猪杀死后,解开捆绑的绳索,在猪上侧的后腿蹄寸子处割开寸余长的口子,然后,用“梃条”从这个口子捅进去。第一下,直挺到耳根处,然后抽回一半再挺背部和腹部,挺完上面将挺条抽回沿后裆皮下挺至下边那条腿。将猪翻过身来挺另一半身,将猪的皮下梃活,抽出梃条。从挺猪的口子里向猪的体内吹气,边吹边用木棒在猪身上敲打,猪像气球一样滚胖溜圆方便刮毛,用麻绳扎紧吹气口,将猪抬上灶台。带“接口”的锅里烧满热水,将猪放进热水锅,迅速地翻转,全身烫遍、烫透,趁热分别将猪鬃、猪毛采下单放,剩余就用“刮刨”刮干净。
刮干净的猪被倒挂在木架上,准备开膛。开膛前,先用清水将猪身清洗一遍,边洗边用刀刮干净,从肛门处开刀,剖开猪腹,小心不能割破猪肠、肚(胃)儿,开至胸腔隔膜处暂停,迅速地从直肠处割下所有的“白下水”,即大肠、小肠、肚儿。然后,剖开胸腔拿出“红下水”,即心、肝、肺等,再用清水将整个猪腔冲洗干净。
“红下水”择下后,挂在一边不作处理,立即处理“白下水”。先将猪肚儿割下,将猪粪倒净翻过来,洗干净;猪小肠,割下来从一头撸一下,边撸边将其网(盘)起来。关键是择大肠,大肠的肠衣很薄,附在肠子外的“挂油”(脂肪)很厚,择“挂油”要十分小心,不能将薄薄的肠子弄破,不然洁白的脂油沾上粪便就不好清洗,不值钱了。择下挂油,再将大肠翻过来,倒掉粪便冲洗干净。杀猪后的“翻肠倒肚儿”算是个技术活儿。平时杀猪,是杀猪的自己择肠子。过年过节杀得多,家里人就帮着干些杂活,主要是择肠子,不然时间一长就不好择了。一般杀猪的妻子都会择肠子,所谓“嫁给当官的做娘子,嫁给杀猪的择肠子”。
最后,将猪血灌入尿泡里,挂在阴凉处,专门用以“血网”,或将其炸成血豆腐出售。
卖肉
“杀猪的”只会杀猪手艺并不全面,还要会卖肉。煺毛开膛后的猪称“白条子”,洁白干净,皮下不能有存血(称“尸红”),免得被认为宰的是病猪或死猪,影响卖肉。白条子上了案子卸下头、蹄,用大砍刀劈开脊骨,再用剔刀割开皮肉,白条猪一分为二。分割时,刀锋略斜,分开的猪肉成斜面,看上去显得膘厚。因过去买肉喜欢买肥肉,有句俗语“吃瘦(肉)要吃肥中瘦,吃肥(肉)不吃瘦中肥”。卖肉是必须肥瘦搭配得当,即让买主满意,不好卖的部位还要搭配出去,不然卖到最后,只剩下不好卖的部位就要“耗案子”,多耗时间,还要降价处理。同样的白条猪却不能卖同样的价钱,特别是过年过节,手艺差的在“耗案子”,手艺好的早早卖完又杀了“接刀”,一个不够卖又接着杀猪来卖,就显出手艺的好坏,“有同行,没同利”。
现在,卖肉的比过去复杂多了,不但去了头蹄,还要登皮剔骨,分割卖肉,前槽、后鞧、血脖、五花、肚囊、里脊、外脊、板油等,不同部位,不同的价格。有的还备有切片机、绞馅机。过去卖不完的肉,用绳子吊着系到井里,以防腐烂,现在有了冷库、冰柜等冷藏设备,服务也多样化了。
至今屠宰已机械化、自动化。有的只卖不杀,有的只杀不卖,已不在老手艺的话题之内了。
习俗
过去杀猪忌杀第二刀,传说,猪虽然是“菜货”,该受一刀之苦,屠户杀它要“一刀清”,令其一刀致死,如果多杀一刀,猪多受一份罪,杀猪的就算“造孽”。杀猪时下来的猪毛、胰子、小肠都归屠户所有,腰子、里脊一般炒给屠户吃。
杀猪的与其他行业一样也有崇尚的祖师爷,这一行多尊崇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张飞原本世居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卖酒屠猪,结交天下豪杰。传说他卖肉的手艺熟练,一刀下去不多不少,份量正好,人称“张一刀儿”。一天,有人来买两吊钱的肉,张飞误给割了一吊钱的。买肉的来找秤,张飞说:“我是有名的张一刀儿,没错,不割第二刀。”买肉的不敢惹他,委屈地往回走,正遇见卖豆腐的关羽,来为买肉的抱打不平。关羽买两吊钱的肉,掏了一吊钱扔在肉案上,张飞说钱不够。关公说:“我是有名的关一掏儿,没错,不掏第二回。”二人争吵并交手打了起来。这时,卖完草鞋的刘备肩扛扁担从此路过,见二人打得不可开交,上前劝架,用扁担将二人分开,说:“你也别说你张一刀儿,你也别说你关一掏儿,你俩都看我刘一挑儿。”说罢三人大笑,不打不相识,结为生死兄弟,成就一番事业。刘备当了皇帝,成为一方霸主,关、张二人成了他手下大将。因张飞出身杀猪卖肉,杀猪的将张飞奉为祖师爷。有的将刘关张同时供奉,尊为“三圣”和“三圣财神”。
说杀猪是了断阴阳惊天地,是说猪在被杀时,嚎叫声震耳欲聋的夸张形容,也来自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征善战,颇有文才,尤其酷爱对联。每年除夕,他都下令京城内外,家家户户门口贴上对联,他还要穿上便衣外出观赏。有哪不会写的,他还提笔作对。有一年春节前,他又身着便衣,上街观赏对联,看到一户人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惊天动地事业”;下联是“了阴断阳人家”。朱元璋看了很生气,什么人如此大的口气,想着就走进了院里,走到后院见这家是个杀猪作坊,正在杀猪。因到年关,旁边还有几头捆倒待宰的肥猪,一齐大声哀嚎,果然惊天动地。朱元璋暗自一笑,站在一边看了整个杀猪的过程。然后问主人:“你这了阴断阳是怎么回事?”主人道:“你没见我是公猪母猪都宰吗?”朱元璋笑道:“我看你杀猪又是用气吹,又是棒子揍,我送你一个横批吧,叫‘先斩后奏’”。后来得知这个来看热闹又送横批的是当今万岁,这家杀猪作坊着实火了一阵子。
参考资料
杀猪.政协唐山文史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3 09:09
目录
概述
历史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