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忠告》是200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养浩。
内容简介
一部享有盛名的官箴奇书。 本书采集了诸多历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论述了为官从政的学问道理。书中既有经国济世的学问,又有从政为官的智慧,而对于为官从政之人的修身自爱,尤为重视。本书是中国历代官箴类作品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之一。
《权力忠告》,是元朝名臣张养浩撰写的一部享有盛名的官葴奇书,是张养浩从政经验和为官智慧的总结。终元一朝,汉人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而张养浩官至宰相,为后世为官从政者所景仰。
《权力忠告》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在海外也有相当的影响。自明代以后,《权力忠告》传入日本,成为江户时代幕府政要的必读书籍。时至今日,本书仍被日本政经界领袖奉为汉学经典。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经说:“我幼时就喜欢读《权力忠告》,爱不释手,中国人张养浩君在书中所传授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对政治品格的重视,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政治生涯。”
图书目录
庙堂忠告
修身第一
荣辱并存 修身养性
用贤第二
辨知贤才 诚心用人
重民第三
天命神授 尊敬子民
远虑第四
见微知著 深谋远虑
调燮第五
善尽人事 调和阴阳
任怨第六
不计名利 任劳任怨
分谤第七
精诚合作 引咎自责
应变第八
因事制宜 从容应变
积极进谏 保守秘密
退休第十
以义相合 去留得宜
风宪忠告
自律第一
惩奸制恶 严于律己
未教第二
提倡善行 教育百官
询访第三
广泛征询 了解下情
按行第四
廉洁自守 约束下属
审录第五
口严心慈 谨慎审判
善举第六
为国荐贤 不避亲仇
纠弹第七
铁面无私 弹劾奸邪
奏对第八
平心静气 陈述事实
临难第九
明理自信 处变不惊
全节第十
舍生取义 坚守节操
牧民忠告
附录
……
媒体推荐
前言
《权力忠告》是一部享有盛名的官箴奇书,为元朝名臣张养浩所著。《权力忠告》是张养浩根据其从政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写成的,寓为人之道与处事原则于谆谆劝导、娓娓道来之中,颇耐人寻味。
终元一朝,汉人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张养浩不但历任地方、中央官职,而且是少数几个官至宰相的汉人之一,这意味着他具有非同寻常的才能、学识与品格。
张养浩“以道德政事名于天下”,在当时官场之中,必为很多当权者所不容。但张养浩虽历经曲折而游刃有余,最终官至宰相,可以说与他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娴熟的从政技巧不无关系。这也是张养浩为后世为官从政之人所景仰、学习的重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全面概括其一生为官经验和政治智慧的《权力忠告》一书,深受后世仕子、官员的喜爱和推崇。
张养浩生于宋朝末年,自幼饱读诗书,十九岁就因山东按察使焦遂的赏识而入仕。后张养浩游学京师,结识蒙族大臣不忽木,受其提携,出任礼部令史。
张养浩作为地方官的政治生涯是从担任堂邑县县尹开始的。堂邑是一个小县,土地贫瘠,人丁稀少,且常有各种天灾。但张养浩一面减免赋税,发展生产,一面教化百姓,安定民生。在其治理下,堂邑县三年即旧貌换新颜,张养浩也因政绩斐然而深受当地人民爱戴。随后,他将其在堂邑县任职的成功经验写成《牧民忠告》一书。
三年县尹任满后不久,张养浩被升迁为监察御史,其职责是批评朝政和监督百官。张养浩指斥弊政,纠弹百官,惩奸制恶。由于其言辞切直,为当权者所不容,曾一度被迫辞官还乡。后复被起用,被任命为礼部侍郎知贡举,主要负责选拔人才。张养浩不徇私情,为国家尽心选拔了诸多可用之才。他将自己任监察官员期间的所行所思记录下来,即为《风宪忠告》一书。
随后不久,张养浩出任礼部尚书,后又被任命为参议中书省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官至宰相后,张养浩更是感到“任重而责重,责重则忧深”,他任劳任怨,以期恩及万民。他将这一阶段的政治经验及对宰相之职的认识写进《庙堂忠告》中。然而,由于元朝政治的黑暗,张养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于是,只好以父亲年迈为由,辞官归农。以后,朝廷曾多次任命其出任吏部尚书,但张养浩都没有赴任。
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又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让其前往陕西赈灾。考虑到民生疾苦,张养浩毅然辞母赴任。赴任途中,张养浩一路赈济灾民,及至到任,又吃住在公署,日夜赈灾,终于积劳成疾,病死任所,时年六十岁。张养浩死后,封滨国公,谥号“文忠”。
张养浩所著的《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和《庙堂忠告》三书问世之时,即为众多文人学士传诵,凡欲为官之人莫不以此为从政为官的读本。及至明朝,士人黄士弘将三书合为一编出版,总题为《为政忠告》,又称《权力忠告》。
《权力忠告》采集了诸多历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论述了为官从政的学问道理。书中既有经国济世的学问,又有从政为官的智慧,而对于为官从政之人的修身自爱,尤为重视。凡是可以为从政之人所效法的,书中都写得很详尽,而且文字简单,道理明白,非常易于学习。因此,《权力忠告》成为中国历代官箴类作品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之一。
数代君王曾将此书颁行天下,作为官员立身行政之范本。清康熙皇帝曾诰谕群臣:“为官之人,非熟读《权力忠告》,不能体会到‘忠、正、勤、廉’四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