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一(1892-1928),原名李宪章。上海市奉贤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奉贤县党部执行委员,从事统战工作和指导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地下,在奉贤城潘公祠创办了曙光中学,作为共产党的秘密活动机关。后历任中共奉贤县中心支部组织委员、奉贤县委组织部长,主要负责与中共江苏省委的联络工作和发动农民斗争。1928年春赴上海送信途中不幸被捕。同年5月被国民党政府杀害。
人物生平
求学入党 投身革命
李主一,原名李宪章,曾用名李羔,1892年出生于奉城洪庙老李家埭(今洪西村)一户富裕家庭。儿时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中学就读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附属中学(一说南洋公学)。毕业后回家乡办学,曾任竟成小学(今洪庙小学)校长。辛亥革命后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1925年入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期间经林钧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七八月间,李主一离校回到奉城,与陈枕石等在奉城第一小学内组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奉贤县党部,并于1927年3月30日在县立第一小学召开的国民党奉贤县党部代表大会上当选执行委员。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他常不顾个人安危,秘密来往于上海与奉贤之间从事革命活动,机智巧妙地把党的文件和革命宣传品从反动派的眼皮底下带回奉贤。他先后邀请侯绍裘、林钧等到奉城、庄行等地,讲演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宣传共产主义。他还在奉贤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盐民与渔民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捐资办学 成立支部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改组本县党部,李主一被解职。这一年7月中旬,国民党县党部、县教育局、县教职员会联合开办奉贤县暑期教师训练班,李主一受中共党组织指示,以此机会邀请中共党员刘晓(化名刘巽斋)、刘德超(化名刘炳)担任训练班教员,以合法身份为掩护,在进步学员中进行秘密教育与培养积极分子工作。8月,训练班结束后,根据上级党的要求,李主一、刘晓、刘德超等来到奉城,捐资创办私立曙光中学,校址设在潘公祠内。同时成立中共曙光中学特别支部,刘晓任书记,李主一任组织委员,这是县内成立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这年秋天,在曙光中学特别支部基础上成立中共奉贤县委员会,刘晓任书记,李主一任组织部长。他们以教师身份,常带领师生深入到农民、盐民中,开展反封建斗争。为介绍俄国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主一还让人在曙光中学后院的一间小屋里秘密珍藏了《共产党宣言》等许多进步书刊供革命师生阅读,这间小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角”。
从容就义 死得其所
1928年3月,李主一在上海某地下联络站送信时,因该站被敌破坏而不幸被捕,先后羁押于榆林路巡捕房、戈登路巡捕房和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敌人使用老虎凳、棍棒、电烙等毒刑,李主一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保护上海总工会沪西特派员董锄平等安全脱险。李主一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设法营救,但终因县政当局及土豪劣绅的百般阻挠而未果。4月3日,国民党奉贤县政府查封了曙光中学。
李主一遗有诗文墨迹60多首,其诗大多为咏物或写景抒情之作,如咏夹竹桃的诗句“君子品,美人妆,体态风流晚节刚。不与凡花争俗艳,芳姿个个倚幽篁”,在朴实中显出了俊秀之风,实际上也是抒发了他“弱冠请缨怀壮志,清衔祭酒仰前贤”(出自其《吴澄权姻兄左顾赠诗步原韵的奉酬》)的抱负。写诗,成了他从事革命工作之外的又一追求,即使是身陷囹圄之中,也不忘以诗为伴。4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他的妻子顾吉仙探监时,李主一要求她送几本书来,妻子虽然埋怨他:“现在弄成这个样子,你还想看书?”但是后来还是送去了他喜爱的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集。
1928年6月21日黄昏,李主一被敌人枪杀于龙华看守所。牺性前,他对前去探监的妻子说“我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要抚养好孩子,并替我在曙光中学操场后面买两亩田,就把我葬在那里,墓旁立块石碑,碑上题“死得其所”四个字,这样我虽死犹生……”。
人物纪念
1957年,奉贤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奉城中学改名为曙光中学。同时在校园内为李主一树了纪念碑,上书“死得其所”四个字,了却了李主一烈士的心愿。
“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重建,上有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题词“死得其所”。1983年11月,经奉贤县修编县志办公室和县民政局共同提出,县人民政府批准,李主一烈士纪念碑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