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鸣
原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主任
李介鸣(1916-1992),30年代拜施今墨先生为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7载。曾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等。
人物介绍
李介鸣,幼读经史,早年学医于御医彭笠僧。嗣后,拜北京四大名医 之一施今墨为师,尽得其传。1935年,取得行医执照。建国后,1951年在卫生部从事中医管理工作。1956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1961年,调到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70年,被派往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西医学习中医教学工作。1974年,调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工作
名家生平
李介鸣于1951年调中央卫生部从事中医管理工作,1956年调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参与教学工作,1970年调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1974年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研究工作。1992年7月23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5岁。
李介鸣为人谦和谨慎,医德高尚,对待患者不论高低贫贱,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对学生耐心教导,诲人不倦。李介鸣一生坎坷,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李介鸣为国家药管理局第一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北京地区)。
学术成就
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
李介鸣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主张中医学术上必须推陈出新,理论上要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研究阴阳气化实质,临床上更应撷采中西医之精华,使中医学发扬光大,自立于世界之林。他一贯主张中西医结合,临证强调以中医为主,同时将现代医学各种检验手段和诊断有机地结合到中医辨证中来。李介鸣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疗效,完善辨证论治。
注重脾胃气血生化
李介鸣擅长治疗脾胃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主要病机多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治疗上宜“升降结合”、“燥润合用”、“气血并调”为法,其中“补脾理气”之法尤为多用,收效甚宏。
首提“气血”为心脏病辨证之总纲
施今墨先生曾指出:“辨证施治为中医特色之一,八纲辨证为最主要。以余体会,气血在辨证中亦属重要,阴阳应是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余临床所用之八纲。”李介鸣深得其传,他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中,首先提出了“气血”当列为心脏病辨证之总纲,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大动脉炎等多种疾病,总结出一整套有规律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善治老年心脏病
冠心病、心绞痛多发于中老年人,皆因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发病机理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因所引起的心脏脉络狭窄、痹阻不通使然。治疗上宜标本兼顾。治本者宜补,治标者宜通。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当遵“急则治其标”之旨,多用通法止痛,即气滞宜调、血瘀宜逐、痰浊宜豁、寒凝宜温。当病情稳定时,守“缓则治其本”之旨,多用扶正培本之补法,即气虚者补气、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其中又以补脾、补肾为主。初病及年轻体壮者宜散宜通,久病及年老体弱者宜补宜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运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或多通少补,或多补少通,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方法,精心选药,力争做到温而不燥、活而不破、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尺度,这样才能祛除病因,调和气血,畅达血脉,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解除病痛。
处方行气活血兼用
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气血不调,则百病丛生。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同时并见,治宜行气活血,在活血化瘀药中宜加行气药,寓行气于化瘀之中,方用手拈散加减。因行气药有脏腑病位的不同选择,临证须酌情加减运用,以胸闷憋气为主者,选用行胸中之气的佛手、香橼;以心痛为主者,选用行心脏之气的檀香、降香;以两胁胀满、心烦、太息为主者,选用行肝胆之气的川楝子、枳壳;以脘腹胀满、纳呆为主者,选用行脾胃之气的砂仁、蔻仁。具体运用活血与行气药时,还当因人而异,侧重不同,以疼痛为主,痛有定处,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青紫,即以血瘀为主的,用药比例以七分活血三分行气为度;以胸闷憋气为主,疼痛不重者,即以气滞为主的,用药比例以七分行气三分活血为度。只要运用得当,有时仅用一味药,亦能达到沟通气血,使气血并行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气药之性多温燥,易耗气伤阴,一般瘦弱体虚者少用,尤其对厚朴、枳实之类破气之药,除非病人有腹部胀满、大便燥结、舌苔厚腻等实证者,方可选用。
相关文献
吕景山
一代名医李介鸣.山西中医
范爱平
李介鸣治疗心力衰竭经验拾萃.北京中医
验案精选
所属分类:临床应用----医案医话·中医方药·传统疗法----医案医话
本书主要精选了李介鸣教授晚年临证验案101例,分为“心脏血管疾病”、“内科疾病”、“其他疾病”三部分。“心脏血管疾病”部分,选择了部分住院病历,均有明确西医诊断并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脏大小、心肺功能情况等对照,同时附李介鸣教授部分治疗医话。
学术思想
李介鸣主张中西医结合。临证强调以中医辨证为主,同时参考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诊断,将其有机地结合到中医的辨证论治中来。在临床方面,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对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首先要辨明标本虚实。冠心病的病理改变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而引起脉络痹阻不通,病属本虚标实。一般治本宜补,治标宜通。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当急则治标,多用通法止痛,即气滞宜调,血瘀宜逐,痰浊宜豁,寒凝宜温。当病情稳定时,缓则治本,多用扶正培本之法,即气虚补气,阴虚滋阴,阳虚温阳,其中又以补脾、补肾为主。初病及年轻体壮者宜通宜散,久病及年老体弱者宜补宜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可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可多通少补或多补少通。做到温而不燥,活而不破,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共同达到祛除病因,调和气血,畅达血脉,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治疗过程中,他将调达气血一法贯穿始终。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故气血为临证之一大纲要。他的调达气血治法大致有和血化瘀法、养血化瘀法、破血逐瘀法、行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等。除此之外,他还灵活将宣痹活络法、温通活络法、健脾益胃活络法和益肾活络法等运用于冠心病的防治。他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西医辨病,将心绞痛的临床分型,总结为初发劳力心绞痛、稳定劳力心绞痛、恶化劳力心绞痛、自发性或变异性心绞痛等,并针对性给以治疗药物,取得了满意疗效。
临床经验
对于冠心病的临床用药,李介鸣认为荜菝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对于遇寒则痛者有殊效,常用量为6g,但因其味辛辣,久服易升火,故有实热郁火者慎用。麝香香窜,对各型心绞痛疗效甚佳,常用量为0.15~0.3g,装入胶囊吞服。当然,以苏合香丸代替麝香亦可。三七专走血分,善行瘀血,适用于各种心绞痛,常用量为3g,研末分冲。他还总结出不少治疗冠心病的药对,如元胡合冰片,用元胡3g,冰片1g,研末冲服;蒲黄合五灵脂,常用6~10g,能治一切心腹诸痛;佛手合香橼,用于气滞心痛,常用6~10g;乳香合没药,为气中之血药,止痛效果颇好,常用6~9g;蜈蚣合全蝎,蜈蚣一条,蝎子3g,研末分冲,用于难治性心绞痛,疗效甚佳;檀香合丹参,止痛效果很好,檀香常用量10g,丹参用量可根据病情酌情加大。
后世影响
李介鸣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心脏病专家,同时也是中医教育的先行者,他的一生为中医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6:16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名家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