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袭是杀害后唐名将郭崇韬的千古罪人,庄宗即位,继岌为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
人物生平
庄宗即位,继岌为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为相,建言:唐故事,皇子皆为宫使。因以邺宫为兴圣宫,以继岌为使。
同光三年,封魏王。是岁伐蜀,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都招讨使,工部尚书
任圜、翰林学士
李愚皆参军事。九月戊申,将兵六万自
凤翔入大散关,军无十日之粮,而所至州镇皆迎降,遂食其粟。至兴州,蜀将程奉琏以五百骑降,因以其兵修阁道,以过唐军。
王衍将兵万人屯利州,分其半逆战于三泉,为先锋康延孝所败,衍惧,断吉柏江浮桥,奔归成都。唐军自
文州间道以入。十月己酉,继岌至绵州,衍上笺请降。丙辰,入成都。王衍乘竹舆至升仙桥,素衣、牵羊,草索系首,肉袒、衔璧、舆榇,群臣衰绖,徒跣以降。继岌下而取璧,崇韬解缚,焚榇。自出师至降衍,凡七十五日,兵不血刃,自古用兵之易,未有如此。然继岌虽为都统,而军政号令一出崇韬。
初,庄宗遣宦者供奉官李从袭监中军,高品李廷安、吕知柔为典谒。从袭等素恶崇韬,又见崇韬专任军事,益不平之。及破蜀,蜀之贵臣大将,自王宗弼已下,皆争以蜀宝货,妓乐奉崇韬父子,而魏王所得,匹马、束帛、唾壶、麈柄而已;崇韬日决军事,将吏宾客趋走盈庭,而都统府惟大将晨谒,牙门阗然。由是从袭等不胜其愤。已而宗弼率蜀人见继岌,请留崇韬镇蜀,从袭等因言崇韬有异志,劝继岌为备。继岌谓崇韬曰:“陛下倚侍中如衡、华,尊之庙堂之上,期以一天下而制四夷,必不弃元老于蛮夷之地。此事非予敢知也。”
庄宗闻
郭崇韬欲留蜀得,亦不悦,遣宦者向延嗣趣继岌班师。延嗣至成都,崇韬不出迎,及见,礼益慢,延嗣怒,从袭等因告延嗣崇韬有异志,恐危魏王。延嗣还,具言之。刘皇后涕泣请保全继岌,庄宗遣宦官马彦珪往视崇韬去就。是时,两川新定,孟知祥未至,所在盗贼聚山林,崇韬方遣任圜等分出招集,恐后生变,故师未即还。而彦珪将行,见刘皇后曰:“臣见延嗣言蜀中事势已不可,祸机之作,间不容发,安能三千里往复廪命乎!”刘皇后以彦珪语告庄宗,庄宗曰:“传言未审,岂可便令果决?”皇后不得请,因自为教与继岌,使杀崇韬。[1]
四年正月,崇韬留任圜守蜀,以待知祥之至,崇韬期班师有日。彦珪至蜀,出皇后教示继岌,继岌曰:“今大军将发,未有衅端,岂可作此负心事!”从袭等泣曰:“今有密敕,王苟不行,使崇韬知之,则吾属无类矣!”继岌曰:“上无诏书,徒以皇后手教,安能杀招讨使?”从袭等力争,继岌不得已而从之。诘旦,从袭以都统命召崇韬,继岌登楼以避之。崇韬入,升阶,继岌从者李环挝碎其首。
继岌遂班师。二月,军至泥溪,先锋
康延孝叛,据汉州,继岌遣
任圜讨平之。四月辛卯,至兴平,闻明宗反,兵入京师,继岌欲退保凤翔。至武功,李从袭劝继岌驰趋京师,以救内难。行至渭河,西都留守
张抃断浮桥,继岌不得度,乃循河而东,至渭南,左右皆溃。从袭谓继岌曰:“大事已去,福不可再,王宜自图。”继岌徘徊泣下,谓李环曰:“吾道尽途穷,子当杀我。”环迟疑久之,谓继岌乳母曰:“吾不忍见王,王若无路求生,当踣面以俟。”继岌面榻而卧,环缢杀之。任圜从后至,葬继岌华州之西南。继岌少病阉,无子。明宗已即位,圜率征蜀之师二万至京师,明宗抚慰久之,问圜继岌何在,圜具言继岌死状。
马彦圭到达后,郭崇韬已经定下了出发班师的日期,而且安排了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的将领。部署完了的时候,灾难也就来临了。马彦圭交给李继岌
刘皇后的教令,李继岌说:“军队将发,郭公又没有其他过错,我怎么能做这种负心之事?你不要再说了!”李从袭等人痛哭流涕地说:“圣上既然有口谕,大王如果不当机立断,万一中途机密泄露,我们就没命了。”
李继岌说:“圣上没有正式诏书,单凭
皇后的教令怎么能杀朝廷大臣!”李从袭见李继岌不肯听从,又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进行挑拨,李继岌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不由得就站在了他们一边。第二天早晨,李从袭以
李继岌的名义召郭崇韬议事,李继岌则上楼躲开,等郭崇韬进来后,左右的伏兵出来用锤打死了郭崇韬。他的五个儿子也被杀,其中两个死在蜀地,另外三个被杀于其他地方,家产被全部没收。等到
后唐明宗继位后,才下诏让郭崇韬归葬故乡,赐还
太原的旧有家产。
综观郭崇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对于李克用和
李存勖父子他忠贞无二,而且屡建奇功,其他人难有比过他的,
西平蜀地,他更是功高盖世。但他非但没有因此而制约住和他做对的宦官,反而死于宦官之手。分析一下原因,在郭崇韬方面也有很多教训。郭崇韬本人有不少缺点,一是没有远大而周全的谋略,虽然临机能果断行事,但这只能在军事方面有用,用在政治和为人处世,特别是和那些受阉割性情和一般人不同而且又喜欢听些好话的宦官们相处,郭崇韬的军人性格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说话直来直去,丝毫没有顾忌,更是得罪了许多人,尤其是宦官。例如,他在进军蜀地的时候,就对
李继岌说:“蜀地平定之后,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将来登基后,最好全部除去宦官,优遇士族,不单单是罢黜宦官,就连骟过的马也不要骑。”宦官们因此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就算
张承业这样忠贞的人还活着,也不会原谅郭崇韬说的这种不负责任有些侮辱性的话。
郭崇韬的第二个缺点就是气量狭窄,容不下人,在他功高权重的时候,任意排挤他人,不知道尽量团结一些人,共同对付那些小人或者弄权的宦官,结果使自己孤立无援。在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的小人就千方百计地巴结他,郭崇韬不辨优劣,竟不由地与之同流合污。他的同事豆卢革向他献媚说:“
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移到
华阴,侍中大人您世代在
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就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
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豆卢革接着说:“难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谋,原来是
汾阳王的后代。”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大将,也是功高盖世,为唐朝平定
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崇韬这样妄自攀比祖宗,说明他的虚荣心也很大。他这样也就算了,郭崇韬却要求别人也要有高的门第才能做高官。他派人审查官员们的门第,一旦发现门第不高,轻的革职,重的还要治罪。从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官员。有旧功臣要求升职,他便溜酸溜溜地说:“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干,但可惜门第有点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则就要让名流耻笑了。”由于以门第看人,郭崇韬丧失了一些旧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挤,更是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
郭崇韬的第三个缺点是粗鲁而刚愎自用。他遇事沉不住气,既不知道前人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不能拿来借鉴,又不知道权衡研究当时的实际情况,只知凭意气用事,像对
李继岌所说的轻蔑宦官的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样看来,郭崇韬已经是很孤立了,在
宦官对他发动致命攻击的时候,没有人出来为他这个“名流”说情以化解灾难。所以史书上说,虽然
李存勖晚年被小人们包围而昏庸起来,致使功臣不能善终,但郭崇韬也是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端。郭崇韬的一生总的来说,立功有才干,但保身无良策,还有他的那些缺点,也使明白人不愿给他指点迷津,致使他只有听从属下的下策,奏请立刘氏这样尖刻而不知报恩的妇人当皇后,最后竟以怨报德,听信小人谗言,亲手害死朝廷重臣。郭崇韬死后,
李存勖夫妇也没有得到善终,这也许又是上天对这对天子夫妇的惩罚吧。在冤杀郭崇韬后,
李存勖也没有追究刘皇后,两人还是一起贪财误国,李存勖又冤杀了功臣朱从谦,使得大臣和将领们人人自危,等到魏州兵发动兵变后,李嗣源最后得到皇位,而李存勖却死于乱军之中,刘皇后也没有逃脱制裁,想当尼姑也不行,李嗣源还是派人将她处死了。最后,魏王
李继岌也受到连累,在事实上承担了冤杀郭崇韬的责任:他在回来的路上听说洛阳发生兵变就领兵西撤,却被阴险的宦官李从袭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