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安
民国国民大会代表、彝族干部
李仕安,1912年8月出生,彝族24 军司令部上校参谋。黄埔10 期毕业生。四川普格县成立筹备组组长。1937年在第8 行政区任职保安司令部少校参谋。1944 年美国飞机帮助中国抗战在雷波失事,因李仕安懂汉语和彝话,美军请求李仕安队伍参与营救李仕安当时任职普格县县长。受西昌行营和西康宁属屯委会指派,到达雷波飞机失事处,救出 20 多名美军。救美军图片至今保存在雷波美军纪念馆和美国美军二战纪念馆内。被救美军后人曾经亲往李仕安住处看望慰问救命恩人。1947 年当选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5月在上海加入民革。1950年,在贺龙介绍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任雅安市政协委员,直至离休。2017年8月26日上午逝世。
人物生平
李仕安,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城东门外的海湾乡一个白彝家庭。其父李万钟是私塾先生,十分开明,对家中孩子进行了汉文化教育。李仕安4岁启蒙读私塾,9 岁能背诵完整的《论语》,14 岁读完四书五经。当时对《礼记》中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论述特别感兴趣,在学习了孙中山《建国方略》后,激发他报效国家的奋斗目标。
他 15 岁考入雷波县政府所办的官学堂读书。1935年11月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成为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第一期学员(享受南京本部学校第十期待遇)。在校期间,他对蒋介石不顾全民抗战愿望,执意执行“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产生了怀疑,逐渐对蒋介石感到失望和不满,在《党军导报》发表了《两广事件书怀》和《不眠之夜》等诗。
1936年 11 月,李仕安从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第一期军官大队毕业。学习成绩优异,分配在国军 127 师 381 旅部,任上尉参谋。
1939年夏,抗日烽火已燃遍神州大地。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义愤填膺的热血青年李仕安决定组织一支彝胞队伍,加入到出川抗战的行列中。1939 年冬,他发起组织“凉山彝民抗日先锋队”,经四川省党部和成都行营同意,决定先组织一个四川省大小凉山党务筹备委员会,以吸收党员的办法动员彝族青年参军,他任筹委会委员兼秘书,与卢占鳌、沙马日哈在雷波、马边发展黑彝、白彝两个等级国民党党员 200 多人。并通过他们组织起一支 1500人的“彝民抗日军队”李仕安自任教官,负责操练队列,传授军事知识。一时间,大山深处军歌嘹亮,抗日宣传在大小凉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后因筹委会主委意外死亡,抗日先锋队未能组成。
1942 年夏,李仕安在晋见“西南王”刘文辉时,针对彝汉民族怎样在政治上平等相待,怎样在经济和军事上抚而不剿的策略等方面彝务侃侃而谈,深受刘文辉赏识,任命他为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参谋,指定他到西昌辅佐刘元瑄办理“彝务”。据此,刘文辉提出在民族地区(指西康省辖雅安、宁属、康巴三属,含藏、彝等多民族)推行“三化政策”——“三化”及“六不”“三化”即“德化、同化、进化”“六不”即“不收投诚费、不收见面费、不准打冤家。不轻用武器,彝汉平等,黑白平等”。作为“三化政策”的倡导者李仕安,竭尽全力宣传“三化政策”,为促进川康稳定做出了贡献。特别是 1943 年解救在布拖被虏的北大学生邓祖植时,利用彝族身份宣抚“三化政策”得到了国民政府和彝族同胞认可。
1942-1945 年,他本人专门在宁属屯垦委员会办的《新康报》上,发表《三化政策》《边民的呼声》《白彝革命宣言》《禁烟彝务与吏治》等文章,向彝族同胞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宣传向汉族同胞学习思想、呼吁国民政府尊重彝人思想等。
1947 年春,李仕安任国军24军司令部上校参谋、《西方日报》社务委员、主笔、编辑、记者、《康彝通讯社》总编辑。1947 年秋,李仕安推在刘文辉的保荐下,考入华西大学乡村建设系。读书期间,他十分专心,还被选为班会主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李仕安在此期间决定参加“国大代表”竞选。他谢绝了刘文辉对他的重视,不愿做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政党提名”候选人,而回四川参加竞选,做一个“签署提名”的代表,当时四川只有3个名额。
1947年11月,他被推举为川康彝区的“国大代表”,成为全国最年轻,且唯一当选“国大代表”的在校学生。1948 年3月,李仕安在南京出席“国民大会”期间,秘密接触了民革组织,与一些进步人士接触交谈,接受了进步思想。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腐朽的国民党政府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追求光明,在上海参加杨虎领导的民革外围组织“兴中学会”,回到成都后,1949 年3月,他正式参加了民革组织。从此,他一边在华西读书,一边积极从事地下民革工作,迎接四川地区解放。
1949年12月8日,刘文辉率国军24军起义,已是上校参谋的李仕安随西康军政人员到大邑县接受整训后,被安排到重庆西南军政大学读书。1950年3月4日,经刘文辉推荐,贺龙、周十第、张经武介绍李仕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3月8日,李仕安随中国人民解放军 62 军步兵 184 师从温江出发,经峨眉、峨边、田坝、越西一线到达西昌,担任 184 师中路进军向导,主要任务是负责了解彝族情况,说服掌握武力的彝族头人给解放军让路,找土司和头人为部队筹措军粮,动员逃上山的彝族同胞返回村寨等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各路部队,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千辛万苦,3 月 27 日蒋介石大部队被歼,少数逃窜西昌解放,凉山建立了人民政权,凉山彝族成为“一夜之间跨越千年的民族”。
解放西昌后,李仕安任西昌军管会民族事务处政法组长。1951年初,任解放军 184 师民族干部训练班主任。筹办西昌专区民族干部学校,后任副教育长兼教育股长。1953 年秋,调西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初任政法组长。1955 年冬,任四川省民委招待科副科长。1958年8月,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降一级留机关监督改造。1961年秋,调雅安县政协监督改造。这期间,李仕安种过地、喂过猪、拉过架架车,守过机关大院。但他生性乐观,相信共产党。1976年 10月,粉碎“四人帮”后,摘掉右派帽子,平反昭雪。1982 年恢复了民革组织关系,任县政协委员 24年(其中任常委8年),民革组统委主委8年,顾问8年,1984年至 2017年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雅安联络组组长、名誉组长。雅安市雨城区政协正县级离休。在担任政协文史委主任十多年间,编辑出版《雅安文史资料选集》1-9 集,省政协授予文史资料工作三十年的荣誉奖。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雅安联络组组长期间,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先后接待来雅台湾旧友 30余次,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对台方针政策,为祖国和平统一尽心尽力。多次受到民革中央、省委、市委表彰。2013年4月,芦山地震,百岁高龄的李仕安不顾自家房屋受损,响应民革组织号召,主动向芦山灾区捐款 3000 元。多年来,国家、省、市、区政府领导、民革组织及关爱抗日老兵的社会团体,经常通过多种方式关心李仕安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2015 年9 月,李仕安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勋章。
2017年8月26日上午,李仕安在生活多年的成都家中,安详地闭上双眼,与相伴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告别。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28 07:5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