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1958年10月3日出生,籍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
1982年6月,李元元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2年6月—1984年8月,在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任教。
1987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7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现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1992年12月,任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校党委委员、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其间: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
1997年2月—5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
1998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职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8年12月—1999年3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其间: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3月—2000年11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3年9月—2011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其间:2006年3月—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1年9月—2017年4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
2017年4月—2018年10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
2018年10月—2018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018年11月—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1年10月—2023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中共二十大代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元元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研发出高性能铝青铜合金、白铜合金、锌合金、挤压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成形技术等;成果应用于中国制造业和国防军工中,解决了相关的技术瓶颈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杰青)、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或课题)12项,国防军工项目14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86篇、EI收录283篇,各类他引2664次;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部、省科技一等奖4项(其中3项为第一完成人)、二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火炬”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3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
人才培养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共培养硕士生36名、博士生29名、博士后8名。
根据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元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李元元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谋求更好的就读、科研环境。他多次组织了“校长有约”活动,在校内与学生们面对面交谈,聆听学生的声音,然后切实解决学生的真实需求。调任吉林大学校长后,他对吉林大学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优化了吉林大学的学科结构,重组了复合学科,规划校园建设,兴建了新体育场等基础设施。
荣誉表彰
社会兼职
个人生活
李元元小时候要帮家里做农活。他对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己一个人倒腾一些新鲜的“玩意”。1973年,他参加工作,积极地上山下乡,但他一有时间就学习,把身边所能找到的书籍都读了个遍。
人物评价
李元元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梅州市旅游局评)
李元元科研成果丰硕,同时也是一位对教育有远见卓识的校长,是学生眼中极具亲和力的校长。(《梅州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