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李兴钢,1969年3月出生于河北唐山乐亭,建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9年3月,李兴钢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1987年,乐亭一中毕业后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
1987年-1991年,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1年-2001年,历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助理建筑师、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
1998年,入选法国总统项目“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赴法国铁路公司火车站研究局进修结业。
2001年,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科技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3年,创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2003-2007年,担任中国国家体育场(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工程设计主持人。
2007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年-2012年,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攻读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7年,加入九三学社。
2008年,在希腊境内高举火炬,沿着雅典的城市街道,参与北京奥运会圣火交接仪式前的火炬传递。
2016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7-2022年,担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总规划师、工程设计主持人。
2018年,获得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2年,获得(第十届)梁思成建筑奖
2023年,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2023年,任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
2023年8月3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2月8日,参加中国工程院颁证仪式。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兴钢多年在工程一线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创立了以胜景几何理论和工程建筑学方法为核心的建筑与环境交互设计建造理论方法技术体系,主持完成了北京双奥主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在内的多项国内外建筑项目和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创新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李兴钢出版《胜景几何论稿》《工程建筑学概论》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2003-2007,中方设计主持人(外方为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复兴路乙59-1号办公楼改造,北京,2005,设计主持人
北京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北京,2008,设计主持人
唐山“第三空间”,河北唐山,2008,设计主持人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海南海口,2009,设计主持人
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四川安仁,2010,设计主持人
北京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地面出入口及附属设施,北京,2010,设计主持人
威海Hiland•名座,山东威海,2013,设计主持人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内蒙古正蓝旗,2011,设计主持人
绩溪博物馆,安徽绩溪,2013,设计主持人
商丘博物馆,河南商丘,2015,设计主持人
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天津,2015,设计主持人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内蒙古正蓝旗,2015,设计主持人
北京朝阳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北京,2016,设计主持人
“微缩北京”——大院胡同28号院改造,北京,2017,设计主持人
楼纳露营基地服务中心,贵州兴义,2017,设计主持人
“仓阁”——首钢老工业区西十冬奥广场倒班公寓,北京,2018,设计主持人
崇礼太子城雪花小镇,河北张家口,2021,设计主持人
崇礼太子城遗址“崇台”,河北张家口,2021,设计主持人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北京,2021,总规划师、工程设计主持人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北京,2021,设计主持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北京,2021,设计主持人
安仁大匠之门文化中心,四川大邑,2021,设计主持人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08、2020、2022)、德国“从幻象到现实:活的中国园林”展(2008)、意大利罗马“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2011)、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2012)、德国曼哈姆“建筑中国100展”(2012)、西班牙塞戈维亚“中国宫——建筑中国 2013”(2013)、上海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北京中日“结构建筑学”展(2015)、北京“10×100——UED 十年百名建筑师展”(2015)、哈佛大学 GSD“中国当代建筑展”(2016)、上海“格物”展(2016)、“新生于旧”2019 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主题展(2019)、“建筑对话:中国与巴西”展览(2023)。并在北京举办“胜景几何”微展(2013)和“胜景几何:一个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工作现场”展览(2020)。
人才培养
李兴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万鑫等。
2021年4月22日,李兴钢的“空间环境交互设计研究与实践”学术讲座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该讲座是202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放式设计教学导师系列讲座的第四讲,由参与开放式教学的各位设计导师为学院师生分享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创作理念。来自清华大学校内的师生以及线上数百名听众聆听了李兴钢的演讲。
出版图书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开展系统性试验,去求证他心中的胜景,去追寻他对建筑学的独立解释,进而对建筑学这一古老的人类文明载体贡献出中国当代智慧。”(崔愷
用二元的视角来看待李兴钢,不难得到一个“对立统一的印象:他谨慎、不轻易谈及“主义”和“主张”,正面承认和面对工作中的妥协、合作。同时,他在设计和写作中,也并不回避自己对于空间、自然、人的丰富感受力,以及充沛的感受力。(《设计家》评)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兴钢是一位对建筑秩序充满信念的设计师,正是这种信念,让他感动于路易斯·康的“世界中的世界”和景山俯瞰下的宏伟故宫。同时,李兴钢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感悟的建筑师,对于西方建筑、中国城市和园林聚落的个人体验,滋养出一种面向独特静谧和诗意的执着。感动与滋养,信念与执着,在他内心汇聚成“胜景几何”的思想。(《建筑师》评)
李兴钢热爱设计事业,工作作风严谨、扎实,努力钻研业务,不断进取,在所从事的建筑设计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上海中侨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评)
用当代观念、技术、方法,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处理城市与建筑问题,创作出一系列体现当代性并具有文化厚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中国文明网)
从2008年北京夏奥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雪飞燕”、“雪游龙”,在李兴钢主持的设计中都传达出传统与创新并济、自然与人工互成、技术与诗意链接的理念。15年来,建筑设计的理念也从器物审美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彰显出国家的开放繁荣和文化自信。他希望通过建筑师的努力,让中国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建筑创作,也让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充满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参考资料
李兴钢.中国工程院.
校友风采:科技类.乐亭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6:2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