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镇,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辖镇,位于广陵区东南,东与
头桥镇接壤,南濒长江,西与
镇江市共青团农场和
沙头镇毗邻,北依夹江与
杭集镇相望。辖区总面积70.45平方千米。2019年,李典镇户籍人口39425人。
历史沿革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年),李典镇逐渐成陆。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李典镇,为江都县第三区驻地。
1949年,设李典乡。
1956年,划归邗江县。
1958年9月,与丰盛、伏业、伏固3乡合并为李典人民公社,划归扬州市。
1960年,沙头人民公社并入。
1961年末,析出沙头人民公社。
1962年10月,划归邗江县。
1983年9月,复为李典乡。
1987年8月,撤乡设镇。
2000年12月,属邗江区。
2003年10月,新坝镇并入。
2011年11月,属广陵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李典镇辖黄桥、
东港、丰圣、联盟、八桥、伏业、
吴桥、李典、朱家、大兴、裕民、新河、四圩、
蔡州、田桥、双桥、伏固17个行政村和李典1个居委会。
2003年10月,李典镇与新坝镇合并设立新的李典镇,镇政府驻李典,辖李典、新坝2个居委会和田桥、联桥、李典、伏业、伏固、黄桥、小乾、沿江、新坝、长生、新滩、秀清、恩余13个行政村。
2011年末,李典镇辖李典、新坝2个居民委员会,黄桥、联桥、伏业、李典、伏固、田桥、恩余、秀清、新坝、长生、小乾、新滩、沿江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36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李典镇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兴丰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李典镇地处广陵区东南,东与
头桥镇接壤,南濒长江,西与
镇江市共青团农场和
沙头镇毗邻,北依夹江与
杭集镇相望。距广陵区人民政府21千米。辖区总面积70.4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59平方千米,占84%;水域11.5平方千米,占16%。
地形地貌
李典镇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滨江圩田地区,地势低平。
气候
李典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5°C,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年总辐射11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05毫米。
水文
李典镇境内主要河道有田桥港中心河、小八港团结河、新坝主心河等15条,总长度65.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北洲主排河,自头桥镇至沙头镇流经境内长生村、小乾村、伏业村、联桥村、李典村,长6.2千米。
自然灾害
李典镇有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台风以8、9月居多。
自然资源
2011年,李典镇有耕地面积2.9万亩,人均0.7亩。林地面积1.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李典镇有辖区总人口4.3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5万人,城镇化率85%。总人口中,男性2.19万人,占50.5%;女性2.15万人,占49.5%。2011年,人口出生率4.3‰,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3.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16人。
2019年,李典镇户籍人口3942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李典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不含开发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40:31.3:28.7。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1.58万元。
2019年上半年,李典镇全镇实现开票销售96亿元,同比增幅26%,占全区开票38%。工业入库税收3.7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32%。
2019年,李典镇有工业企业52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6个。
农业
2011年,李典镇农业总产值4.77亿元。
李典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745万吨,人均632.5千克,其中水稻1688吨,小麦9929吨。
李典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等。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491吨:蔬菜种植面积0.9万亩,产量1.75万吨。
李典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08万头,年末存栏0.92万头;家禽饲养量79万羽,上市家禽63万羽。生产肉类3314吨,禽蛋1400吨;畜牧业总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4%。
截至2011年末,李典镇累计造林25平方千米,林木覆盖率30%,活立木蓄积量160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08平方千米,产量58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子、水蜜桃、柿子渔业以淡水养殖和水生植物种植为主。2011年末,淡水养殖面积33平方千米,产量8345吨,主要品种有鱼虾、蟹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2.6平方千米,主要品种有荷藕、慈姑、荸荠、芡实、水芹等,产量1.2万吨。2011年,渔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
2011年,李典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22台(辆),绿色环保农产品生产基地4平方千米。
工业
2011年,李典镇以纺织、造船、电线电缆等产业为主。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职工1.89万人,其中大型工业企业2家,职工6100人。
2011年,李典镇镇内的广陵船舶(重工)产业园内,拥有2个百亿企业和大型企业,是省级特色园区和市“十强工业集中区”。产品有船舶、重工、五金机械、太阳能热水器、服装、服饰等。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李典镇有商业网点980个,职工277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5亿元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7.8亿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00万元,增值税5.1亿元,企业所得税1.4亿元,个人所得税18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李典镇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5亿元。
邮政业
2011年,李典镇邮政业务收入34万元。
电信业
2011年,李典镇电信业务收入1450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末,李典镇有县镇级公路6条,总长45千米。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68千米;桥梁8座,总长度101米。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6条。“双省道”交汇:461省道(泰李路、金湾路)、356省道(沿江高等级公路)在李典呈“十”字型交汇。“双高速”连接:北有沪陕高速、东有在建的京沪高速南延。“双节点”辐射:距在建的高铁扬州站、五峰山长江大桥均为15分钟左右的车程。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李典镇有剧场2座,座位1500个,年演出15场次,观众1.5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150场,观众2万人次。俱乐部2所(乒乓球和象棋),文化专业户5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699平方米;图书室16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藏书30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50人。镇诗词协会有会员30人,自办诗刊《绿洲吟苑》,每年有诗词作品在省、市诗词刊物上发表。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李典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720人,专任教师52人;小学1所,在校生650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46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李典镇教育经费38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700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李典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卫生院2所;病床8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
专业卫生人员1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万人次住院手术800台次,出院病人1200人次。
2011年,李典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4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李典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户,人数41人,支出15.4万元,月人均313元;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户,人数529人,支出20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28人,支出4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8人,支出7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25人次,共支出1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80人次,支出5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李典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28千米,投递点38个,乡村通邮率100%。
2011年末,李典镇有固定电话用户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0.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767户。
2011年末,李典镇镇区有22万伏变电所1座,11万伏变电所1座及3座企业自变站。主变压器12台。2011年,售电量累计完成67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74%,供电可靠率99.8%。
2011年末,李典镇镇区有公园12个,公园面积5.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5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13公顷,绿化覆盖率42%。
历史文化
清康熙七年(1668年),有一李姓在镇上开设典当,时称李家当铺,故名李典。
风景名胜
李典镇境内联桥村八桥组遗存清朝乾隆年间张家旗杆的插旗杆石鼓三个。在李典老镇的典园,园中有座清代古宅,这便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李家当铺。裕民沙洲闸是被毛泽东称为金融巨子胡笔江在民国八年(1919年)在洲上建筑的防洪闸7道半之一(其半道与别人合建),是今唯一遗存的防洪闸。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李典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1年9月,李典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