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则芬(1909~2004),广东省
兴宁新陂下楼村人,国民革命军少将,1925年考入
黄埔军校第五期。1932年参加一·二八
淞沪抗战。1933年8月任陆军大学教官。后入南京军官学校高等班学习。曾任
十九路军少校营长、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第五师师长、第九十八军副军长等职。
人物简介
李则芬(1909~2004),广东省兴宁新陂下楼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年提早毕业参加北伐,后在十九路军任连长、少校营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8月任陆军大学教官。后入南京军官学校高等班学习。不久擢升,由科长到处长、少将。1938年
武汉会战后,随陈诚左右,参赞戎机。1940年重入重庆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毕业后奉派到国民革命军九十四军第五师任副师长。两个月后又应召随陈诚参加
中国远征军,兼任高参。1943年任第五师师长,1946年任总统府战地视察官,前往东北各地巡视。1948年任第九十八军副军长。1949年到香港。
人物生平
李则芬,家名均发、字虞夫,1908年出生,幼年丧母,父亲一生在南洋做工,其兄弟俩全由祖父母抚养成长。1918年李则芬在读完初小后,入私塾靠半工半读学完高小和初中课程。接着为生计问题先后做过店员和小贩。
1925年在革命潮流激荡下,李则芬毅然离家,考入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1926年他被挑选参加短期政工培训班,后分派部队,得于提早毕业参加北伐壮举。1927年冬被裁,回家住了三个月后又奉召回军,在张发奎部第四军当参谋。后当副营长兼营长,在军阀混战中,他身负重伤,弹片一直留在体内。其后几年他一直在十九路军供职,先后担任连长、少校营长。
1932年,他参加震憾中外的“一、二八” 淞沪抗日战役。战争结束后十九路军在福建组织人民政府与蒋政权对抗,其时他在张炎师任营长。事败后,被遣送入南京军官学校高等班学习。毕业后分派到武昌陈诚部当中校参谋,获知遇,不久擢升,由科长到处长,升少将。1938年武汉会战后,随陈诚左右参赞戎机。1940年考取重庆陆军大学特别班,毕业后奉派到九十四军第五师当副师长。两个月后又应召随陈诚参加远征军,兼任高参。
1943年,李则芬任第五师师长,该师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数美械装备的精锐部队之一,抗击日寇,屡有战功。一次是武阳大捷,其次是攻克桂林,并在白沙大捷中解救了友军之危。日军投降后,全师空运上海,受命为苏州受降司令,负责处理投降日军有六十师团、六十九师团及特种部队,约十万众。不料因功获过,1946年被免去师长职,旋被任命为总统府战地视察官,前往东北各地巡视。1948年任98军副军长。弥后为兵团副总指挥,在
缅甸山区训练军队,四年后因进退两难陷入困境,撤兵到了台湾。
李则芬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到台湾时,年仅40多岁,年富力强。军旅生涯,几经挫折,壮志冰消,于是改弦易辙,弃武从文,专心治史,锲而不舍,数十年后著作不断。李则芬于2004年在台湾病逝,享年96岁。
人物轶事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26日,国军担任机动作战的第三方面军第94军紧急从贵州黄平,镇远驰援武阳。94军第5师李则芬部为主攻部队,30日晚第5师先遣部队第13团,推进到武阳侧翼。5月1日拂晓,向日军发起了猛攻。第5师师长李则芬,采纳了副师长邱行湘关于派出一支军队绕到敌军后背与正面牵制的主力配合实行前后夹击的意见,国军组成了一支突击队,由副师长邱行湘亲自指挥,他们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连夜急行军,突然插到日军后方阵地。武阳一役,规模并非很大,但事实上已经吹响了中国军队反攻的号角,是整个湘西会战当中关键的一环,收复武阳之后,94军军长牟廷芳连夜飞往芷江向何应钦报喜。何应钦在机场发表了讲话,特别指出,武阳之役开
湘西会战胜利之先声。
受降苏州日军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上举行。在苏州日军的受降事宜则稍晚进行。9月29日,国民党九十四军第五师开抵
苏州,在谢衙前设司令部,负责受理日军投降与接收事宜。9月30日上午9时,受降仪式在谢衙前举行,第五师师长李则芬主持仪式,日军第六十师团师团长落合松二郎代表日军正式缴械投降。苏州成立了日军集中管理处,集中管理数千名投降日俘,并组织日俘清理全苏州城的战后垃圾,维修苏州周边地区的公路,以此稍作偿还日军的战争罪行。
1945年9月29日9时许,以94军第五师师长李则芬少将为首的国民政府代表抵达苏州,尢玉淇他们连忙走上前欢迎。李则芬走下火车登上月台时,落合松二郎等人全部来了个九十度鞠躬,直到尢玉淇等记者跟着接收代表走出火车站时,他们仍保持着鞠躬的姿势。
重创缅军
早在1952年1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照会缅甸政府,要求缅方短期内将李弥部队驱逐出境,并表示中方可以协助共同进剿。缅甸政府不希望解放军入境,决定自行处理。战斗于1953年元月打响,最初是缅甸内战,政府军与克伦族叛军交战,并很快取得军事胜利。李弥因为之前与克伦军定有军事攻守同盟,有义务救援,同时也担心缅甸军镇压了克伦军后会切断孤军的海上补给路线,于2月4日下令吕国铨和李国辉自2月8日至10日全面策应友军作战。此次缅甸政府军调集精锐7000人,分南北两路对李弥部队进行围剿,战斗全面打响,而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战斗是“沙拉之战”。
1953年3月11日,缅军5000人对李弥总部进行围攻,来势汹汹,不似此前缅军之战斗力。16日,位于沙拉的李部基地遭到缅军炮击,李弥部陆续退守拉牛山。缅军渡江后暂住沙拉,3日后才完成渡江,于23日继续进攻,但被拉牛山方向的邹浩修营所阻挡,战斗进行了一周仍未取得进展。
1953年4月1日,担任前线指挥官的李则芬召开军事会议,检讨前期作战并对部队进行重新部署。当时缅军驻守在一连串的山头上,所以在其后战斗中,国民党军充分运用诱敌深入、迂回作战、夜袭等战术,毙伤缅军甚多。缅军本身就缺乏训练,对于这些兵不厌诈的战术更无经验,吃了大亏。缅军驻守之山头一个接一个丢失,4月3日,猛畔被国民党军攻克,缅军后援路线被切。6日凌晨3时许,国民党部队发动夜袭,将最后一个缅军山头攻占。此役李弥部队伤亡100余人,缅军伤亡则多达500余人,被俘17人。缅甸政府以军事手段解决国民党残军问题的计划落空了,只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来解决。
一屋四将军
在兴宁市新陂镇三新村,有一座近300年历史的围龙屋叫下楼屋(攸宁堂)。该屋人文底蕴深厚,清朝有五秀才一举人,即秀才李君屏(十二世)、李文觉(十三世)、李乾昭(十八世)、李炳昭(十八世)、李晓云(十六世)、武举人李广书(十六世),现代有著名画家李仁康(廿一世),澳大利亚东方艺术家协会会长李子羽(家名李维中,廿一世)等。屋中厅,悬挂着出生于该屋的四位将军
李安定、
李明、
李新俊、李则芬的头像和简介。
个人著作
著有《元史新讲》(五册)、《中外战争全史》(十册)、《中日关系史》、《成吉思汗新传》、《战争史话》、《泛论司马光资治通鉴》、《文史杂考》、《先秦及两汉历史论文集》、《三国历史论文集》、《两晋南北朝历史论文集》、《虞夫诗集》、《哀乐平生词集》、《八十自选诗词》等书。此外,另有翻译书数百万言,为世界李氏宗亲总会顾问,是世馨堂李氏文武双全较突出之后裔。
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