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玺
抗日烈士
李国玺(1921—1942年),号鸣铮,广东梅县城东潮塘村人。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春,“梅县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1940年7月,到新四军改名李进。任连队指导员,后调军政治部。“皖南事变”中被捕,押送江西上饶集中营。1942年12月,随东江纵队与日军激战于东莞黄田时牺牲,年仅22岁。
李国玺(1921—1942年),号鸣铮,广东梅县城东潮塘村人。出生于马来亚一个侨工之家。5岁返国。小学毕业后随堂兄李伯球赴广州就读于实践中学,“七七”事变后回乡任小学教员,1937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时值中共梅县中心县委成立,为加强党对学运的领导,县委安排一批党员到梅城工作或就学。李国玺先进入县立中学后到梅州中学就读高中,先后任县中和梅州中学学生会会长,发动和组织同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至1940年间,任梅县中等学校学生抗敌同志会(简称“学抗会”)理事。1939年上半年,中共梅县学生总支成立,他任总支委员,后任总支书记。是年冬,任中心县委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1940年春,国民党梅县地方当局公开镇压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解散学抗会,取缔其会刊《学生岗位》,受到学抗会负责人的反对。5月4日,学抗会代表100多人在县民教馆集会,会后由李国玺率领到梅县县党部请愿,要求县党部收回成命,结果遭到国民党政府军警的镇压,李国玺等7名学抗会代表被捕,关押在龙虎监狱(称为“梅县七君子事件”),后经中共组织发动群众和广大师生抗议后才获释。7月,李国玺去新四军工作,改名李进,在连队任指导员,后调军政治部。1941年1月7日在“皖南事变”中被俘。3月,被押送到江西上饶集中营。在集中营,他与新四军军医副处长陈延人在营外做工时逃出,潜进闽粤边大山,历尽艰辛回到梅县,继续参加革命活动。不久,与集中营逃出的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李东明一起赴香港。1942年初,党组织派他到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临行在梅县动员一批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和进步学生参加。3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李国玺任政治部组织干事,兼机关党支部副书记。12月,随东江纵队总部转移驻宝大线东莞县黄田、固戌基围。25日,与日军激战于黄田,鏖战6个多小时,终因弹尽援绝而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7 00:2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