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瞻(1313—1367),元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
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
参知政事。仕至
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李士瞻,祖籍河南南阳新野,其曾祖徙居湖北荆门,其祖父、父均居荆门,因此李士瞻为荆门人。李士瞻幼年英敏好学,颇有文名,成年后久寓大都(今北京)。李士瞻于元顺帝至正(1341一1368)初来到大都,以布衣之士被公卿大夫所器重,至正十年(1350)中庚寅科举人,至正十一年(1351)中辛卯科进士,历任万亿广源库知事、中书省右司掾、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枢密院经历、吏部侍郎、户部尚书。至正二十一年,出督福建海漕,南下筹集钱粮,途经温州乐清(楚门港)、平阳、福建等地。以筹集盐赋钱粮有功,先后拜福建行省中书左丞,奉诏入朝参议中书省,进参知政事。不久,入翰林,为学士,阶升荣禄大夫、知制诰,改任枢密副使,拜翰林学士承旨,进封楚国公,是至正后期最具影响力的南方籍大臣,其最重要的政务就是为大都朝廷筹钱筹粮,维持宫廷及军费开支。
对于李士瞻这个人物,《元史》未为其立传,仅《顺宗本纪》载有李士瞻对朝廷的建言,“至正二十二年,枢密副使李士瞻上书极言时政,凡二十条”,并具列其目:“一曰悔己过以诏天下,二曰罢造作以快人心,三曰御经筵以讲圣学,四曰延老成以询治道,五曰去姑息以振乾纲,六曰开言路以求得失,七曰明赏罚以厉百司,八曰公选举以息奔竞,九曰察近倖以杜奸弊,十曰严宿卫以备非常,十一曰省佛事以节浮费,十二曰绝滥赏以足国用,十三曰罢各官屯种俾有司经理,十四曰减常岁计置为诸宫用度,十五曰招集散亡从实八卫之兵,十六曰广给牛具以备屯田之用,十七曰奖励守令以劝农务本,十八开诚布公以礼待藩镇,十九曰分遣大将急保山东,二十曰依唐广宁故事分道进取。”(详见《元史》卷四十六《顺帝本纪九》)。李士瞻这些建言,大都是针对朝廷之危机而提出的治理良策,被时人称为“经济之才”(具有经国济世的能力),由此可见其过人的能力、才华和胆识。可惜他被朝廷器重的这十余年间,即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亡故的次年元朝也亡了。
李士瞻平生著述留存不多,《经济文集》六卷由其曾孙李伸编辑,曾孙李侃,玄孙德恢、德仁校订。所收诗文始于其为右司掾时,终于福建督漕时期。名为《经济文集》,意为集中诗文多为国计民生而作,是经世济民之作,《四库全书》集部收录了此书。
至正二十一年秋九月,朝廷派户部尚书李士瞻出督福建海漕,南下筹粮筹钱。在朝廷岌岌可危之际,户部尚书李士瞻被委以福建督漕之重任,可以说是一次临危受命,足见朝廷对其的依赖和信任。此次南下温州、福建等地,全程由温州海运千户楚门戴廷芳家派船护送。李士瞻于十月上旬离开京师,登舟放洋,却不料行至中途,逆风横作,波涛汹涌,众人震恐,为避风,船只只好驻留楚门十余日。
在驻舟楚门期间,戴家竭尽地主之谊,招待远来的朝廷官员可谓至厚,加上楚门一带依山傍海的怡人自然环境,给李士瞻留下了良好印象。这十余日里,李士瞻为戴氏兄弟、为楚门留下了十余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