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乡,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地处
清流县南部,东、东南与连城县
塘前乡相邻,西南、西与连城县
北团镇相邻,北与
灵地镇接壤,东北与赖坊乡接壤,距清流县城38.5千米,区域总面积76.7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李家乡户籍人口为11427人。
历史沿革
宋代时,属龙山乡归仁里。
明、清代,属北团里。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仁里乡李村保。
1958年,属吴家公社。
1959年,属灵地公社古坑管理区。
1961年,称古坑公社。
1970年,公社驻地由古坑迁往李村,更名李家公社。
1984年,改为李家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辖李村、鲜水、河背、罗坑、古坑、长灌、吴家、早禾排8个行政村,下设8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李家乡辖8个行政村:李村、河背村、鲜水村、长灌村、早禾排村、吴家村、古坑村、罗坑村,乡人民政府驻李村珠山路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李家乡地处
清流县南部,东、东南与连城县
塘前乡相邻,西南、西与连城县
北团镇相邻,北与
灵地镇接壤,东北与赖坊乡接壤,距清流县城38.5千米,区域总面积76.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李家乡地处丘陵地带,李村、鲜水、河背一带地势平坦,呈盆地形;境内最高峰双冠山,海拔809米;最低点河背,海拔310米。
气候
李家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属湿润气候类型;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1771.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06.5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1130.6毫米(1971年),日最大降水量145.6毫米(1994.5.2);年平均蒸发量1361.0毫米,月最大蒸发量286.8毫米,月最小蒸发量34.6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为1686.5小时,日照率39%;年平均雾日数为21天,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全年无霜期为272天;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31.78米/秒,夏季平均风速2.7米/秒;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大风主要发生在7—8月。
水文
李家乡境内河道属闽江流域沙溪水系,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文川溪1条,三级河迴岐溪、古坑溪2条,四级河4条。河流总长度44.2千米,河网密度0.6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0.73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文川溪,自南向西北流经长灌、河背、桐树山、下溪背,主要支流有迴岐溪、连城溪、古坑溪、塘前溪。
自然灾害
李家乡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雷电、龙卷风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李家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高岭土、硫铁矿、石灰石、金矿等资源,其中煤炭总储量为3500万吨,可采储量为2800万吨,已经开发的煤矿位于长灌村,矿区面积5.1平方千米,地质储量500万吨,可采量350万吨,年产量6万吨。
冷泉资源
李家乡境内有鲜水冷泉;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元素和微量元素;鲜水塘冷泉出水总量达0.392立方米/秒,冷泉日出水总量33868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总人口有10628人;另有流动人口413人。总人口中,男性5644人,占53.1%;女性4984人,占46.9%;14岁以下1349人,占12.7%;15—64岁8150人,占76.7%;65岁以上1129人,占10.6%;以汉族为主,达10618人,占99.9%;有土家、畲、么佬、蒙古、彝、侗6个少数民族,人口10人,占总人口的0.1%。2011年,李家乡人口出生率13.7‰,人口死亡率12.7‰,人口自然增长率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2人。
截至2019年末,李家乡户籍人口为1142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李家乡财政总收入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9%;人均财政收入273元,比2010年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8117元。
截至2019年末,李家乡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2011年,李家乡农业总产值1亿元,比2010年增长25.6%。李家乡粮食作物以水稻、地瓜为主。2011年,李家乡生产粮食6012吨,人均566千克。李家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蔬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白鹜鸭、肉鸽为主;渔业以养殖鲟鱼、草鱼、鲤鱼、鲢鱼、鲫鱼为主。
工业
2011年,李家乡工业总产值为2.1亿元,比2010年增长23.1%;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4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2010年增长36.6%。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有商业网点8个,从业24人。2011年,李家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9%,集市贸易成交额1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
金融业
2011年末,李家乡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余额为366万元,比2010年增长32.7%,人均储蓄2800元;贷款余额1403万元,比2010年增长7.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2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1所,在校生278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8人,专任教师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李家乡教育经费442.1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36.6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97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97万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17人,演职人员10人;流动电影放映队1个,年放映96场次,观众达8640人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3个,建筑面积325平方米,藏书1.8万册;农家书屋2个,建筑面积125平方米,藏书6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人。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有体育场地8处,62.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1%;有37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119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1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2%,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60小时。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9张,固定资产总值2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李家乡完成诊疗7200人次,出院病人600人次。2011年,李家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3.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916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李家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4户,人数437人,支出46.7万元,比2010年增长4.2%,月人均89元,比2010年增长4.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8人,农村医疗救助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02人次,农村临时救济182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2011年,李家乡新增就业人员20人,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人。
基础设施
2018年,李家乡境内冷泉景区铺设景观道路614米,新建旅游公厕1座;实施冷泉绿化景观工程,种植荷花、菊花、马鞭草等共90亩,香樟、银杏等20余颗;修缮李家克和公祖屋打造廉政教育文化基地;启动冷泉游泳池、儿童戏水池、花海迷宫、真人CS森林基地、李氏大厝修缮、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李家乡有县乡级公路13条,总长14.2千米;全年客运总量27.1万人次,货运总量18万吨。李家乡有县道北沙线穿乡而过。
历史文化
李家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以李姓为主而得名。
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五经魁。
五经魁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嘉靖初期,每年正月十四舞“五经魁”,“五经魁”扮演的五个历史人物分别是雷震子,魁星,判官,天官和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