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屋村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下辖村
李屋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中部,距镇政府1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和缓,境内有虎尾岭、明湖岭;村东北有小海河。相邻自然村有巷头村、邵岗头村、邓屋村、朗厦村、杨公朗村。始建于明朝,村名由来不详。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属东莞县归城乡;清中后期,属京山司。民国时期,属第三区丰乐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七区;1953年,属第九区;1954年,属桥头镇;1955年9月,属桥头区;1957年12月,属桥头大乡;1958年10月,属常平人民公社李屋生产大队;1959年3月,属桥头人民公社李屋生产大队;1983年10月,属桥头区李屋乡;1987年,属东莞市桥头镇李屋管理区;1999年,属桥头镇李屋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李姓,元末从南雄珠玑巷迁博罗(竹子园),明朝迁至此地。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1647人,其中男性808人,女性839人;80岁以上54人,最年长者96岁(女)。外来暂住人口320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32人。世居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社会经济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花生、甘蔗,杧果、荔枝、龙眼等果树也有大面积种植,盛产荔枝、龙眼。2015年,有工业企业85家,个体工商户319户,经营行业涉及电子、五金、制衣、塑胶、陶瓷、玩具、手袋等,总产值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0%。集体厂房及配套设施面积10万多平方米,经营总收入1700万元;集体总资产1.55亿元,净资产1.1亿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村中有三级古村白车树1棵、芒果树5棵、白棉树1棵、细叶榕1棵。传统节庆食品有菜头角、鱼笼、年糕、列糍、红团等。
省道桥龙公路、莞深公路贯通全村,乡道长青路从村旁经过。20世纪70年代通电,80年代通自来水,90年代通电话,2000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互联网。村中有文化广场1个、文化广场公园1座;幼儿园2所,为启航幼儿园和康宝幼儿园;篮球场3个;老人活动中心2个;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1个,藏书3000册。
历史文化
村内有传统广府民居8座,建于清朝,总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
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朝,1999年重修,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青砖墙体,镬耳山墙。
民居中有1口古井,井口为八卦形,寓意风水吉利,后为安全起见,在井口上铺一层麻石。另有门楼1座,始建年代不详。
1942年冬,日军侵入桥头,李屋村有70多名群众被抓。日军要村民交枪,村民推选60岁的李官弟与日军谈判,日军对李官弟施以严刑,逼其妥协,最后开枪将其打死。另有7名李屋村男子在朗厦村干活时,被日军当靶子全部打死。
代表性人物
李辉扬(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武举人。
李汝龙(生卒年不详),清同治三年(1864年)中武举人。
李炳新(1921—1948),烈士。1947年参加税站工作,1948年冬在东莞县常平田美作战时被捕遭杀害。
所获荣誉
2003年12月,该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李屋村.东莞地情资料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6: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