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宛之战,亦称为汉攻大宛之战、汉宛战争、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是
太初元年(前104)发生的一起汉对大宛的一次大规模远程进攻战争,由汉贰师将军
李广利进击
大宛国(首都
贵山城,今
乌兹别克共和国卡散赛),前后进行了两次,持续了约四年。
战争背景
大宛为
中亚古国,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和
天山山脉西端的南麓,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境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该国盛产宝马,因汗出如血,故称为“
汗血马”,又被誉为“天马”。建元三年(前138)至元朔元年(前128)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途经大宛国得知此宝马,引来汉朝觊觎。太初元年(前104)八月,汉武帝
刘彻为了得到汗血马于是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
贰师城(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换汗血马。
大宛王毋寡拒绝,“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出入,并杀死使团,夺走财物。消息传到刘彻耳里,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
由于元封元年(前110)
汉武帝刘彻曾命
赵破奴率七百骑兵奇袭楼兰,并俘虏其国王。因此对大宛的兵力轻视以待之。
战争过程
第一次战争
当时汉武帝
刘彻正宠爱李夫人,欲使李氏家族封侯。由于汉高祖刘邦规定没战功者不得封侯,于是武帝遂任李夫人的长兄
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李哆为校尉,浩侯
王恢为向导,率
属国六千骑与郡国步兵万人以讨。期至
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当年正是太初元年(前104)。远征大宛路途遥远,沿途小国又闭门拒供,汉兵抵达
郁成城时不过数千,皆饥饿疲惫。攻不能下,引兵而还。
太初二年(前103)秋,李广利无功还师。汉军回到敦煌郡。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武帝震怒,下令退入玉门关者立斩,李广利只得留屯敦煌郡(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市西)。
第二次战争
太初三年(前102)夏,刘彻认为,大军已发,却不能降伏
大宛国,西域诸国将轻视汉朝、依附匈奴,有损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有损国威,因此坚持再度出兵,继续进攻大宛。武帝将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准备第二次远征。武帝下令赦免囚徒,发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驴、骆驼数以万计,粮草、弓弩不计其数,五十余名
校尉挟厚备的庞大辎重队伍再讨。更遣水利工匠随师,预备将大宛城外的河川改道,使其无水可用。更发戌甲卒十八万屯于酒泉、张掖北、居延为后勤。
太初三年(前102),命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率大军出敦煌。最初,贰师将军从敦煌以西启程,因为军队人数众多,所经沿途国家无力供给粮食,所以将军队分成几支,从南北两路前进。这一次西域诸国畏惧,纷纷壸浆箪食以迎,只有
轮台(今
新疆轮台县东南)闭拒。李广利怒,下令攻城;汉军数日后破城,屠轮台。自此而西,两路汉军平行至大宛。沿途宛军迎击,均被汉军击败,各退保其城。
汉军主力三万先抵大宛,宛兵退守郁成,李广利绕过该城,直取大宛首都
贵山城。宛兵出城迎击,遭汉兵以弓弩射败,退回城内坚守。汉军断其水源,围攻四十余日,毁其外城,俘虏大宛贵族勇将
煎靡,宛人惊恐逃入内城。大宛贵族怨恨大宛王国王
毋寡杀害汉朝使节,于是杀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级赴汉营投降。表示若汉军停止进攻,宛愿将良马驱出供汉军挑选,并供给汉军粮食;如不停战,则杀尽良马,而
康居援军将至,从内外抵抗汉军。李广利觉得大宛水源充足且城内粮食尚足,可坚守良久。便与大宛约定汉军不入中城,取其善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余匹,又立了亲汉的
昧蔡为大宛新国王,缔结臣属联盟,择取良马,后撤兵,胜利还师。
另外,在李广利的主力部队绕过
郁成城,前往贵山城时,校尉王申生、曾任鸿胪的壶充国等千余人到达郁成,向守军索要食物和饮水遭拒。郁成守军窥知申生军人少,便于清晨以三千人突袭,杀死王申生等人,仅数人脱逃回主力部队。李广利令搜粟都尉
上官桀率兵攻破郁成,郁成投降,郁成王逃往
康居。上官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军已打败大宛,遂交出郁成王,后为桀部属上邽骑士赵弟杀死。
后续
汉武帝得知胜利后大喜,封李广利为海西侯、赵第为新畤侯、赵始成为
光禄大夫、上官桀为少府,李哆为
上党太守。军官中升任
九卿者三人,诸侯国相、郡守、二千石的官员有百余人,千石以下的官员千余人,士卒得到的赏赐价值四万金,充军的罪犯免罪。
天汉元年(前100),大宛贵族认为
昧蔡过于谄媚汉朝,使国家被剥削,遂发动政变杀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
蝉封为宛王,并派遣蝉封之子入汉朝为质。大宛同意每年向汉朝进贡两匹汗血马,汉朝遂承认蝉封的地位,之后大宛服属于汉朝西域都护府管辖。
战役影响
大宛素为西域强国,被击败后,诸国震惧。这场战争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主导地位,汉朝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于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为汉使提供住处和粮食饮水。在
西域都护府正式设置之前,使者校尉实际上成为代表汉廷领护西域诸国的官员。西域诸国亦纷纷遣使来朝,使中亚与中国交往日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