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集
山东省聊城市下辖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李庄集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位于东昌府光岳楼西南,距光岳楼约26公里,东邻聊莘公路,西面堂里,北靠季庄,南靠赫楼。
概况
村名由来
据李氏族谱记载和长辈们对后代的讲述,洪武年间李姓始祖自山西洪洞迁居至聊城东昌府,相传李氏后代因人丁兴旺,复迁至八个村庄,人称八李庄,李庄集先祖于永乐年间定居本村命名李二庄,清初因本村名医李用朴为东昌官府医病,加之联姻,为方便买卖,赐一集市,改名李庄集。
地理位置
李庄集地处鲁西平原聊城西南距光岳楼月25公里,位于沙镇南5公里,东邻聊莘公路,西邻堂里,南靠赫楼,北靠季庄,该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村内有东西街巷两条,南北街巷四条,有耕地968亩,大部分是红土加沙地,少数是黏土地,适合种北方各种农作物,现以大蒜、大葱、小麦、玉米、香菜为主。村里多条河道,旱有河水浇地,捞能及时排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本村人口600多人,三分之二为李姓,三分之一为刘、张两姓。
李氏辈次由二十世依次排列:锡、德、维、纯、猷、钦、绍、念、显、宗、高、超、云、雾、爱、智、礼、道、友、传。
人口隶属
2018年村内人口600多人,分3个生产队,建国起隶属聊城县,沙镇镇区,1961年改为人民公社,1970年分乡镇将沙镇镇区一分为二,分为沙镇镇和大张乡。2001年又将沙镇镇和大张乡合并,今隶属沙镇镇。
大事记
在清朝末期战乱年代,为防止外侵,保证一村安全,村民筑起了围墙,将全村围起,留有两个大门,东大门,西大门,到夜间全部关闭,白天开放集市,有专人看管,据村里老人讲当时本村已成大集市,前来卖货的商贩是用斗按粮食收摊位费。
据传民国日军轰炸时期,有架轰炸机一路沿途轰炸,飞到村庄上空,见本村有一集市人员繁茂,调机而转,没有进行轰炸,才幸免于难。
本村在解放前生产比较落后,自然灾害加土匪抢掠,可谓民不聊生。本村李维范就因护耕牛被土匪用枪打死的。据统计,1943年逃至东北和其他地方人口,和现在本村人口差不多。
解放前,因生活所迫逃之在外人口一百多人,饿死加外出无音信就十人之多,被土匪打死一人。
解放后生活稳定,生产有了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之后,本村的大蒜、大葱种植稳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过去是土屋子,土台子,学生都是泥孩子,从1967年村中就有初级小学,1998年撤归大张。
建国初期,本村处高旱地区,全部靠天吃饭,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先打砖井下泉,能浇部分土地。随社会发展,接连打了15眼机井,在2004年全部通电灌溉,2016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来水管水表井进行了规范化安装,耕地机井进行规范化各户管理,农业也有了大发展,种植了大蒜、大葱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历任组织
历任村委支部组织:李海柱、李清和、刘道成、李绍武、刘增奎、李春山、李玉顺、李文德、李丁丑、李文清。
1947年,土地改革,李海柱为农会长。
1952年,成立夜校,同年成立供销社。
1954年,成立粮站。
1962年,成立支部,李清和,刘增奎、张玉柱。
1963年,李绍武,刘道成。李春山,期间土地划方平整.
1975年, 李玉顺,期间建大队部,1983年全村通高压电,实现大张乡第一个照明村。
1996年,李文德,1997年建本村通聊莘公路的柏油公路,村内修下水道。
2006年全村用上自来水。
2016年-至今,李文清、李丁丑、期间全村四处安上健身器材,建立光伏电站,规范化自来水表井,全村路灯换新。2017年,重修大队部,建起文化娱乐中心楼,修通南环村公路。2018年翻新和新修村中街和南环路边下水道,进村道路实施全部绿化,成为沙镇镇绿化观摩村庄,在村委的积极申请下,安装全村高清视频监控15个。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7 20:28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