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原名涂秀庚,女,汉族,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红军第一位女报务员。1934年参加长征,是走完全程的30名红军女战士之一。
人物生平
李建华,原名涂秀庚。1912年出生于今
瑞州街道涂家庄。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报务员。1934年参加长征,是走完全程的30名红军女战士之一。
李建华出身小商户家庭,其父涂斗在离家30里外的灰埠圩以经营米店为生。李建华虽为女孩,但父母对其十分疼爱。12岁时,李建华被送入珠湖小学读书,接受正规教育。三年级时,受教师胡人俊(中共组织从南昌派来的地下党员)革命理想教育的影响,李建华与同班女同学罗启华,率先在全校女生中放开缠足,剪去长发,向封建礼教挑战。
1930年7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转战高安期间,打土豪分田地,宣传革命,开展“扩红”(动员青年参加红军)。18岁的李建华正值小学毕业,她瞒着父母,毅然报名参加红军。为不牵连家里,她改名李建华。8月,红一军团离开高安,在湖南浏阳与红三军团会师,组建红一方面军。刚参加红军的她因有文化,被分配到红三军团担任文书。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初,红军在宁都成立无线电学校,李建华被选送参加报务员培训。学校条件十分简陋,她勤学苦练,常敲拇指作练习电报键发报技术,煤油灯下研习电报原理,终于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被派往红军总司令部电台任报务员。在红军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发挥出色作用,受到总司令部领导好评。
1933年,李建华与红军新闻台台长岳夏相识、相爱并结婚。岳夏原名罗若遐,湖南浏阳县人。1934年,中央军委调岳夏任军委三局一科科长,李建华随调三局工作。长征前夕,军委三局成立通信团,岳夏任无线电营营长,李建华任无线电营一分队报务员。长征出发不久,部队整编,取消通信团和无线电营,岳夏任无线电一分队队长,李建华任报务员。
长征路上,条件极为恶劣,蒋介石派重兵围追堵截,并派飞机跟踪轰炸。无线电一分队的战士不仅要白天黑夜行军赶路,且每到一处,就要立即架设电台,抄、收、翻译各军团、部队拍来的电报,及时送达军委领导,同时又要迅速将军委领导的指示、命令发给各军团、部队,常常连吃饭睡觉也顾不上。李建华与丈夫虽在同一分队工作,但环境如此艰苦,自然离多聚少,为了革命,彼此都把个人一切抛之脑后。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会议一结束,李建华和战友们立即按中央指示,夜以继日,将遵义会议喜讯发送给红军各个军团和革命根据地,鼓舞全党、全军和革命根据地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次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和追击。这期间,李建华所在的无线电一分队,为毛泽东调兵遣将,克敌致胜,立下汗马功劳。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中央军委将无线电一分队派往红四方面军。此时,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军委关于继续北上的指示,而是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地区,非法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张国焘对中央军委派来的无线电一分队很不放心,以岳夏私自同中央联络为由,解除岳夏职务,并对其进行监视,李建华亦受牵连。直至1936年6月,在中央巨大压力和红四方面军遭受敌人攻击、屡屡挫败情况之下,张国焘不得不撤销伪中央,同意继续北上,李建华与岳夏才得以恢复正常工作。此时,李建华怀孕3月有余,为不影响工作,她想把孩子打掉,每天用皮带紧勒肚子,偷偷找重活干,但孩子就是打不下来。没有办法,她只好每天穿着宽大衣服,掩饰自己怀孕的事实。
1936年10月10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宣告胜利结束。到达会宁不久,李建华便生下一男孩,取名“会宁”。随后她带孩子到达延安,被安排回红军总司令部电台工作;其丈夫岳夏任红军总司令部2局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建华考虑随身带孩子行动不便,经请示组织,于1938年初将孩子送回丈夫老家湖南浏阳,由婆婆抚养。安排好孩子,她秘密顺道经高安探望父母。离开高安时,她动员弟弟和自己儿时的一位好友,一同到延安参加革命。
1939年,李建华在延安生下第二个男孩,取名“延生”。此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孩子生下1个月,她就将孩子送给当地一户人家收养,自己毅然奔赴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报务主任。其丈夫岳夏亦调往山西太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电台台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建华调延安中央党校工作。1946年,调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委员兼一区区委书记。次年去世,年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