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1月12日,李志敏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储土村。因家贫,12岁被迫离乡谋生,军阀混战的1926年春季,他又被迫当了兵。在此期间,他接触了
太原的一些革命先进分子,特别是得到了薄一波的帮助,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于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评价
李志敏是一位入党60多年的老干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不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李志敏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有功于人民的。我们要学习他坚持革命,追求真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学习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困难,勇于负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待人宽厚、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干部、敢于使用人才的远见卓识,学习他刚正不阿,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高尚品德。在60年如一日的工作中,他坚定地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积极工作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受同志们的爱戴。
人物经历
李志敏入党后,坚决按照党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1929年底,他随李生达部队调防唐山,遵照党的指示,和谷雄一一道发动指挥了以晋军二一四团为中心,有工人,学生配合的“唐山兵变”。这次兵变虽遭敌人镇压而失败,但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写下了光荣的一页。1930年底,中共北方局调他回山西参加山西省特委工作,任山西省委特派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他运用秘密巧妙的工作方式,先后在崞县、代县、平定、大同等地为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兵运”、“工运”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931年,山西党组织遭到大破坏,李志敏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不但对敌人的酷刑拷问坚贞不屈,毫无惧色,严词抗争,而且把敌人的监狱当作战场,团结非党难友,共同参加并领导了为反抗敌人的生活虐待、摧残而举行的三次绝食斗争。同时,他与同志们一起秘密学习马列主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抵制敌人的诱惑、欺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他还发表了《山西第一监狱黑暗的一角》等许多揭露反动当局的文章。1937年5月,在党组织多方营救和李志敏等人的坚持斗争下,反动当局被迫无条件释放了李志敏,结束了长达六年铁窗生活。
出狱后,李志敏遵照党的指示,以牺盟会特派员的身份到介休县开辟工作。他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成立民主政府,组织武装力量,担任了第一任中共介休县委书记,组织了一支有四五百人的抗日武装力量,编入了决死一纵队三十八团,李志敏任团长。这支部队为党在山区发动群众,反顽抗日,创建太岳根据地,建立政权起到了很大作用。1940年以后,李志敏曾先后在山西、河北、延安等地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育科长、太行军区军事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在各个不同岗位上,他都能够按照党的指示,努力做好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于1946年担任太岳区运城地委副书记、书记职务,为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进行土地改革和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等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48年,组织上派他参加太原军管会的工作并筹备“山西公学”(后合并为山西行政干校),任教导主任、副校长职务。这个学校为接收城市和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和领导干部。1952年,他又调任华北纺织管理局党委书记、天津市委副秘书长、工业部副部长,为完成天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天津的工业发展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964年,李志敏调任山西省委副秘书长,为省委的机关建设做出了成绩。“文革”开始后,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样,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身心上的摧残,但他坚信马列主义必胜,并与受迫害的同志一道坚持斗争到底。1972年至1975年期间,他任太原工学院革委会副主任,为工学院的基本建设和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做出了很大成绩。1975年,他继续担任省委副秘书长工作。1978年任政协山西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随后又兼任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为发展我省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政协工作做了有益的贡献。特别是在倡导编修新地方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同行誉为“关心千秋大业的老人”。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党史的征集工作,三中全会后的1981年,李志敏担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征集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在他主持下,为山西党史征集工作做了应有的贡献。
1990年3月27日3时15分,李志敏因病在太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