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1929年3月—2023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南衡阳,汉族,九三学社社员,植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29年3月,李恒出生于湖南衡阳。
1956年,毕业于
北京外国语学院,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专家工作处,从事俄语翻译工作。
1961年,调任至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从零学习植物学。
1983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
1990年10月,带队进行了独龙江的冬季科学考察。
2021年6月,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机关党支部“管理人生、服务科研”主题党日活动。
2023年1月12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截至2023年1月,从1961年—1963年,李恒先后8次完成了滇西北哈巴雪山和滇东南西畴文山的植被调查;1981年,开始重楼属植物综合研究,收齐了重楼属全科28个品种,全世界近一半的重楼品种由其发现并命名,并为中国建立了重楼资源库,构建了重楼演化机制的理论体系;1990年,进行独龙江冬季科学考察,共采集了7075号标本,发现了80多种新植物;2002年起,进行了云南西部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在高黎贡山采集的标本超过4万号(每号包括8—10份标本),共有种子植物5133种和变种,其中383种为高黎贡山特有的物种;在天南星科方面也有研究,并与各国天南星科学家建立起了联系。
在李恒毕生的科研生涯中,共采集各类植物标本达17万份。
截至2017年6月,李恒已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参与了《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云南植物志》等36个卷册的编研工作;主持编写了《重楼属植物》《高黎贡山植物》《独龙江地区植物》《黑龙潭杂草名录》《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等52部专著。
截至2017年6月,李恒已主持和参加了“重楼属植物综合研究” “独龙江地区越冬考察—独龙江植物区系研究”“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评价”等20余项基金项目。
截至2017年6月,李恒已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奖项24项,其中“天南星科芋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与分类学研究”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义百合科关键类群的系统演化”“重楼属植物研究”和“高黎贡山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及其评价”等3项成果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李恒被问及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想说的话,她说:“做事情要坚持到底。对于植物工作者来说,基础训练一定要过硬,首先要认识植物,才能够做文章,植物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好,基础要打好,不管干哪一行,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第二,外语要学好,可以跟外国同行交流、阅读文献,都比较方便。打好专业基础,学好外语,有了这两个技能,再对工作有兴趣,在哪里都可以创造,在哪里都可以出色。”
李恒指导培养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纪运恒、李嵘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李恒的丈夫的名字是王今维,其儿子的名字是王群路。
人物评价
“李恒敬业执着、勇毅坚强,鲐背之年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时代风采。”(《
人民日报》评)
“恩师(李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让我终生受益。她不仅爱岗敬业,还大力提携晚学,她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能成为她的学生,实乃我人生之幸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纪运恒评)
“恩师(李恒)宽广的胸怀、渊博的学识,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嵘评)
“她(李恒)是中国知名的植物学家,成就卓著,她在天南星科方面的研究享誉海内外,堪称学术大家。”(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评)
“李恒是植物学界的‘女侠’,是‘高黎贡山女神’。”(《
民主与科学》评)
“李恒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生活晚报》评)
人物纪念
截至2023年1月,以李恒的名字命名的新种已有14个。2012年—2020年,武汉植物园和湖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在龙山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种开黄花且翼瓣带有长丝的凤仙花属植物,形态学比较发现其和已知物种存在形态差别,应作为新种发表。作者们将此新种命名为:李恒凤仙花(Impatiens lihengiana);2019年4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发现重楼属植物新种,该新种命名为李恒重楼;2021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中心陈又生团队发布了菊科新属,命名为李恒菊属。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发布了杜鹃花科树萝卜属的一新种——李恒树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