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瑞(1896年11月9日-1931年10月23日),字裕生,广西
北流人。北伐名将,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将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他放弃了优越的社会地位,拒绝了蒋介石高官厚禄的诱惑,毅然选择革命之路。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严酷考验面前毫不动摇,勇挑重担。他有胆有谋,指挥有方,为红七、八军创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人物生平
寻求真理
1896年11月9日,李明瑞生于广西北流县清湾乡朱砂村一贫苦农民家庭。李明瑞6岁那年父母举家搬迁到远离30多里的外婆家。从此,李明瑞和表兄弟俞作柏、俞作豫一起亲密无间地生活和学习,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教导下,李明瑞完成了小学学业。接着得到舅父的资助,考上了北流县高等小学。在高小期间,李明瑞认真学习,喜欢中国历史课,尤喜岳飞的事迹,他把“还我河山,精忠报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北流高小毕业后,李明瑞考入了玉林五属中学。在校期间,他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且更加关心国家命运、民众疾苦。当时,南京临时政府通电各省革除社会恶习,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禁止赌博、缠足,下令限期剪辫。消息传到玉林五属中学,李明瑞在全校师生面前,慷慨陈词,激励大家学习孙中山、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清王朝的命,剪掉辫子,跟孙中山搞三民主义。接着,他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在他的带动下,全校师生都纷纷将自己的辫子剪掉。
当时,社会上开始流行一股仿效日本维新救国之风,同学和亲友都极力劝他赴日留学深造,然而他说:“国家危亡,经济困难,出国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救国道路,在国内学好军事知识,同样可以为国为民。”
1918年8月,李明瑞通过其表兄俞作柏和林虎的介绍进入广东韶州滇军讲武堂第一期甲班(炮科)学习。讲武堂设有步科、炮科、骑科、工科、辎科、重科等课程。李明瑞选择了炮科。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李明瑞阅读了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使他的革命意识更加成熟,对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刻。
1920年7月,李明瑞以优异的成绩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讨袁护国第二军俞作柏连当排长,与李宗仁同属第二军林虎所部。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20年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广东督军莫荣新排挤孙中山,孙中山名义上是军政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手中无实权,不得已向非常国会辞去了大元帅之职到了上海。而陆荣廷、莫荣新统治了广东。他们盘踞地方,剥削人民,兵骄将惰,当年的劲旅已失去了战斗力。这时,原来被陆荣廷排挤到福建驻防的粤军第一军陈炯明见时机已到,提出了“粤人治粤”的口号,并与粤军许崇智会师漳州,进攻广东的潮汕、梅州地区。于是,粤桂战争爆发了。在战争中,由于李明瑞英勇善战,战后被提升为连长,俞作柏升为营长,俞作豫由见习排长升为排长。
1925年秋,广东革命政府下令讨伐广东南路军阀。李明瑞任南征第三路军俞作柏部第三团团长,率领部队从广西玉林出发,经过陆川、北流进入广东化县(今广东省化州市),向盘踞高州的邓本殷猛烈进攻。经过顽强拼杀,从10月至12月间,与兄弟部队配合,相继攻克化县、高州、钦州、廉州等地,出色地完成讨伐任务。至此,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北伐名将
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领导下,北伐战争全面展开。李明瑞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旅旅长,率部转战于湘、鄂、赣、皖各省,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尤其是配合叶挺独立团攻占汀泗桥、贺胜桥之战役,把北洋军阀吴佩孚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同年10月,李明瑞又奉命率部支援江西方面的北伐军与孙传芳部队在箸溪激战。仅一昼夜,即将孙传芳嫡系谢鸿勋部全部歼灭。
随后,李明瑞又率部击溃孙传芳主力部队于宝岭、德安、王家铺等地、最后迫使南昌守敌开城投降。战后,由于李明瑞的出色表现,被提升为师长。
不久,孙传芳又纠集残部约十万人,进行垂死挣扎,以英国军舰为掩护,强渡长江,向南京进攻。龙潭、乌龙山、栖霞山等南京附近险地相继陷落,南京战事告急。李明瑞奉命率部由徐州回师南京,指挥迎战南京外围敌军。持续七昼夜的激战,南京外围炮声轰隆,战火连天。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李明瑞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冲向敌人,进行刺刀肉搏,杀得敌人东奔西窜,死伤无数,龙潭、栖霞山等重要阵地又回到北伐军手中。此役,俘敌旅长四人,营、团长数十人,士兵几万人,解除了南京之困。李明瑞也由此成为北伐名将。
1929年春,蒋桂军阀战争爆发,桂系失败,被驱逐出广西。李明瑞乘机率军返回,就任广西军事特派员、广西省绥靖总司令。俞作柏任广西省政府主席。
当时,在全国各地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李明瑞、俞作柏仍忠于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表示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同年7月,邓小平以广西省政府秘书的合法身份同李明瑞、俞作柏建立合作关系。在此期间,邓小平对李明瑞做了耐心细致的团结教育工作,为广西革命斗争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俞、李支持共产党人在其军政机关中公开或半公开活动,不断将年轻有为的共产党员推荐和安排到主要工作岗位。其次,在共产党的推动下,俞、李实行革命政策,如下令解散被桂系军阀爪牙所把持的国民党各级党部,逮捕或镇压了那些罪大恶极的桂系军阀反动分子或“清党”中的骨干分子,为党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扫除了一大障碍。同时,还释放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并吸收他们到军政机关工作。
8月,俞、李还同意支持共产党直接倡导在南宁召开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共产党与俞、李协商,他们愿意从省军政府军械库调拨出300多支步枪、两万多发子弹装备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地区农军;同时,他们还同意拨出一批枪支弹药支援左江地区和南宁郊区的农民武装,这些武装后来成为建立红七军、红八军的基础。在他们的帮助下,广西各地工农革命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1929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郊区津头村秘密举行。大会通过《政治决议案》,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方针。
党代会结束后不久,俞、李突然决定发动反蒋战争。李明瑞即将带兵出发反蒋时,邓小平立即同他和俞作柏协商,同意张云逸兼任南宁警备司令。利用这个职权,共产党人接管省军械库和金库等重要机关,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提供了良好的革命武装力量及物质条件。
1929年10月,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宁召开反蒋誓师大会,宣布加入冯玉祥、张发奎、阎锡山的反蒋战线。正当俞、李率部出发讨蒋时,李明瑞部下第十六师师长吕焕炎、第十七师师长杨腾辉被蒋介石收买,举起叛旗,宣布拥蒋,连李明瑞的心腹将领、第四十旅旅长黄权也被吕焕炎以30万光洋收买叛变。在这种情况下,俞、李不战而败。经历了这次失败,俞作柏、李明瑞接受了邓小平“保存实力,拉出南宁,移师左右江地区,以图东山再起”的决定。
李明瑞讨蒋失败了,然而,他的威望仍使敌人胆寒。为了阻止他与工农武装的结合,蒋介石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派遣其代表与李明瑞及其亲属进行多方面游说、策反。蒋介石派心腹特务唐海安带着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五军军长的委任状和一笔巨款到龙州、香港等地游说,要李通电就职。汪精卫则派代表游说,只要李放弃革命念头即可委以护党救国军第一总指挥的重任。面对众多的利诱,李明瑞严词斥责,坚决拒绝。事后,李明瑞对部下说:“蒋光头、李宗仁、汪精卫的这一手我看透了。我们现在干的是革命事业,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我们现在的力量虽小,也许会遭到失败,但至少可以扩大影响,我们一定要坚决干下去。”这些都表明李明瑞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憎恨,也体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坚定立场。
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11日和翌年2月1日,李明瑞毅然和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俞作豫一起,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1930年初,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李明瑞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以至于生命,无条件地奉献给党的革命事业。他接受了中共中央委托,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的总指挥。参加红军后,李明瑞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其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1930年3月初,中共红七军前委在盘阳举行会议,决定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以对付优势敌人。在李明瑞、张云逸的率领下,红七军第一、二两个纵队3000多人,在右江地区开展游击战。4月30日,红七军袭击贵州省榕江城,李明瑞亲自指挥,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趁敌人不备,以密集的火力,突然向城内进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一仗共歼敌500多人,缴获敌军大炮数门,步枪600多支,子弹10万多发,还有一部电台和军用品一大批。这是红七军建军以来首战告捷。
在光复百色城的战役中,李明瑞同样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百色城原是红七军军部驻地和右江革命中心,自红七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主力转移外线作战后,敌人乘机占领百色城。1930年6月初,在李明瑞、张云逸的率领下,红七军两个纵队齐头并进向敌人发起攻击,把百色城围起来。敌人边打边退,最后都缩到碉堡里去,利用碉堡掩护疯狂向红七军还击,给红军进攻造成极大的障碍。在这危急关头,李明瑞沉着分析形势,并现场开会讨论决定,用山炮打开敌人的防线。然而,山炮只有三发炮弹,必须保证发发命中,这无疑是对红七军的一个严峻考验。这时,李明瑞凭着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和知识,亲自承担开炮任务。他命令一个排运动到距离大碉堡下200米的死角处埋伏,占据了有利地形。李明瑞架起火炮,“轰隆”、“轰隆”、“轰隆”,三发炮弹呼啸着向敌人飞去,火光一闪,敌人疯狂的火舌顿时被切断。未等尘土落地、战士们已经冲了过去,挥刀猛砍,杀得敌人哭爹叫娘。攻下碉堡,红七军分路进城。敌人面对红七军强大的火力,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团长岑建英丢盔弃甲逃出城外。这一仗,红七军以极小的伤亡,歼灭敌人300多人,缴获枪支300多支,李明瑞的指挥才能又一次为战士折服。
随后,在李明瑞、张云逸的率领下,先后光复了右江沿岸的各县城。
1930年9月,由“立三路线”控制的党中央派来一位名叫邓岗(又名邓拔奇)的中央代表,到平马镇后立即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命令红七军北上,立即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去攻打柳州、桂林等大城市,到广东北江建立根据地,阻止广东军阀向北增援,保证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然后由红七军夺取广州,完成南方的革命。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1930年11月7日,中共红七军前委在河池召开全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改选了军前委。邓小平仍任军前委书记。
党代会结束后,将红七军的四个纵队和红八军第一纵队合并,整编为红七军第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军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政治部主任陈豪人。
1930年11月,红七军从河池出发,开始执行“立三路线”的艰苦征战,转战桂、粤、湘等省,突破和击退了数倍或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前堵后追,攻下了许多险关要隘。
1931年2月3日夜,梅花战斗一打响,李明瑞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鼓舞下,全军指战员战士同仇敌忾,跟敌人肉搏,拼刺刀,反复争夺,激战5个多小时,歼敌千余人,连续攻克茶陵、安仁、攸县、遂川四个县城。并配合中央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6月中旬,党中央决定将红二十军编入红七军,以充实红七军的力量,统一指挥,并任命李明瑞为红七军军长、红七军前委常委。
7月1日,蒋介石又调遣30余万人,采取集中主力“长驱直入”方针,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毅然决定红军向赣南集中,下令红军主力于7月10日左右从驻地出发,先向瑞金地区集中,并下令在赣江两岸活动的红七军东渡到瑞金附近与中央红军主力会合。李明瑞接到指示,率领红七军日夜兼程,急行军向目的地进发。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导下,红七军和中央红军并肩作战,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尤其是红七军在李明瑞的指挥下,采用毛主席的运动战术取得老营盘之战的胜利,为反“围剿”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11月,毛泽东在庆祝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的大会上,特别表彰红七军全体指战员。毛泽东说:“红七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殷切希望红七军今后发扬革命精神,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为继续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而努力奋斗。为表彰红七军全体指战员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特授给红七军“转战千里”一面大红锦旗。
含冤而死
1931年10月23日,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党中央,搞肃反扩大化,李明瑞不幸在江西于都县被残酷迫害含冤而死,年仅35岁。
后世纪念
1945年,在党的七大前夕,中共中央经过充分调查,为李明瑞公开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七大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1年12月11日,在纪念广西百色起义52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写了“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
1984年,为纪念百色、龙州起义55周年,建设了李明瑞、韦拔群革命烈士纪念塑像和陈列馆。
1984年12月11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南宁建立李明瑞、韦拔群和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烈士纪念碑,是自治区级的爱国主题教育基地。
人物评价
李明瑞是一个从旧军队里走出来的军官,但是他有信仰,不满反动统治,希望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解放找到一条道路。因此,经过很多反复之后,反蒋失败以后,他认识了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风范感染了他,对他的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明瑞在走上革命道路以后,就毅然决然地给他家里面儿女写信,他说:“我顾不上你们了,你们不要来信了,也不要跟我联系了,我要为革命奋斗终身。”这样一个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北伐名将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我们军队的创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部主任 龙平平)
从1930年9月到1931年7月,李明瑞作为红七军的主要领导人,指挥部队经桂、黔、粤、湘、赣五省,历时10个月,跋涉数千里,大小战斗百余次,历尽艰险,实现“会师朱毛”的计划。党中央高度评价红七军的战功,称誉为“千里来龙”。
1986年,邓小平说:“李明瑞入党是我到上海请中央批准的……李明瑞是坚决的!”邓小平同志还要求广西:“你们要多宣传李明瑞,他是一个能艰苦奋斗的人,勇敢,善于指挥,行军、冲锋、打仗总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