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庚
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
李映庚(1845—1916),字耀西,一字啸溪,清代沭阳人,祖籍灌云。
生前
李映庚(1845—1916),字耀西,一字啸溪,清代沭阳人,祖籍灌云。其父李瀛洲入赘张翁家,遂迁居沭阳县城,与张家合伙经营商业。李映庚聪明好学,博学多才,于昆曲、京剧、音乐律律尤为谙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任直隶迁安县知县,任满后升任永平府知府。后历任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以廉洁著称。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奉调守边,决心以身许国,抗击俄国入侵。但未及到任日俄战事已息,遂回到天津任上,接受袁世凯委托,为新军培训军乐队,创作《军乐稿》4卷,于宣统元年(1909年)春石印出版,是中国近代军乐的创始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李映庚官至肃政使。民国 4年(1915年),袁世凯欲复辟帝制,李映庚上书劝止,不被采纳而愤然辞官。李映庚为政廉洁,不治财产,回沭阳后生活无着落,靠故旧接济为生。邑人钦佩其学识人品,公推他为沭阳县农会会长。其虽年届古稀,但仍致力家乡农业生产,制定沭阳农田水利建设方案,未及实施,于民国 5年(1916年)去世。
李映庚生前,除在政界是有一定影响外,在新的军乐方面亦颇有建树。李映庚的音乐功底是在少年时期打下的。清朝末期,苏北地区昆曲颇为流行。李映庚青年时就喜好昆乐,他和其弟李燕卿经常相聚一堂,弹唱切磋技艺。他们精通音律,步入仕途以后,从政之余,仍以吟唱昆曲为乐。他的昆曲唱得很好,在北方昆曲界颇有名气,著名京昆名伶陈德霖王瑶卿早年都曾随他学过昆曲
官职和成就
李映庚当时任天津知府,因他通晓音律,袁便请他主持,从西欧买回一批钢管乐器,仿德国陆军的建制,为新军创建了一支军乐队,并在天津成立“军乐传习所”,李映庚兼任所长,新授军乐。起初,他指导新军乐队用铜管乐演奏了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气势雄壮,震撼人心,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并奖给他一些银两。为鼓励乐队队员刻苦训练,他当即把全部银两分给队员,自己分文不留。此举遭到新军雇用的西洋乐队忌恨,遂集体离去,企图胁迫李映庚屈服。李映庚决心以自己培训的中国乐队代替西洋乐队,以反帝爱国军乐代替西洋军乐。
知府任上的军乐家李映庚。晚清民国沭阳人李映庚,初任卢龙迁安知县,历任永平、正定、天津、保定等七地知府。他同时在军乐方面颇有建树。李映庚将部分昆曲曲牌化简,按拍形成进行曲的节奏,创作出军歌10余阕,借以振奋军威,为反抗帝国列强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李映庚在正定知府任上时,收拾历年旧稿加以整理,分为四卷。卷一为表,计有《中外字谱表》、《中外律吕表》等;卷二为配词乐谱,乐谱全部用传统的“工尺谱”记写,计有《神武颂》等7首共20阕;卷三为军中散曲,也是配词乐谱,计有《男儿汉歌》等10首共43阕;卷四有谱无词,为军中礼乐,计有《军中迎送之乐》等5首。至清宣统元年(1909)春,上述四卷书题名《军乐稿》,石印出版。《军乐稿》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第一部军乐专著,而李映庚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乐的创始人。
作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李映庚将部分昆曲曲牌化简,运用昆曲的“同场”唱法,按拍形成进行曲的节奏。历时三个月,创作出军歌10余阕,这是李映庚的一大创举。昆腔自形成至此,已成500余年,不外乎在歌楼舞榭,供人茶余饭后欢娱而已。而此时,李映庚将它的曲牌运用到军乐中去,以其民族特有旋律让士兵吟唱,借以激劢斗志,振奋军威,为反抗帝国列强的侵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映庚在正定知府任上,深恐旧稿因年久而散失,于是收拾历年旧稿加以整理,分为四卷。卷一为表,计有《中外字谱表》、《中外律吕表》、《中外律吕旋宫表》;卷二为配词乐谱,乐谱全部用中国传统的“工尺谱”记写,计有《神武颂》、《升旗颂》、《望阙吟》、《飨宾歌》、《飨士歌》、《军宴歌》、《军祷歌》等7首共20阕;卷三为军中散曲,也是配词乐谱,计有《男儿汉歌》、《宝刀歌》、《铁血歌》、《从军行》等10首共43阕;卷四有谱无词,为军中礼乐,计有《军中迎送之乐》、《军中行礼之乐》、《军中走队之乐》、《军中定席之乐》、《军与军相遇致敬之乐》等5首。卷二、卷三的曲谱下均注明用中乐伴奏或用西洋乐伴奏,卷四的“军中礼乐”则注明全部用西洋乐器演奏。过去所用的昆腔曲牌,在李映庚的手中,一跃而变为激励将士斗志奋而保家卫国的精神武器。至清宣统元年(1909)春,上述四卷书题名《军乐稿》,石印出版。《军乐稿》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第一部军乐专著,而李映庚,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乐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
百度图片.百度.
宿迁名人(6)刘清韵 李映庚.宿迁史志网.2023-03-16
宿迁名人(6)刘清韵 李映庚.宿迁史志网.2023-03-16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15:46
目录
概述
生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