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现任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导师、教委会成员,山西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国辽金文学会(筹)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评审专家。 兼任山西
孔子学会副会长、
元好问学会副会长。在中学、大学任教37年。先后开课八门。
《元好问研究论略》、《(续夷坚志)评注》等,主编唐诗、宋词、元曲鉴赏集和《辽金元文学研究》等。副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元好问词选》等。参编论著30余种。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揭示了文化的动态性含义和“中和之美”的丰富内涵。认为“人的主题的逐渐强化与文学形式的散化”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之一;提出了议论诗建类说;提出了深加工教学法。设计了培训学生思维能力的课题摸式;认为孔子的仁学是东方古典人道主义,中庸之道是“度”的哲学,孔子美学的核心是以善为美;揭示了元好问诗文理论的美学系统;对萧观音冤案和《西游记平话》等提出新见;以“潜意识”理论揭示了《倩 女离魂》、《牡丹亭》之奥秘;从文学发展规律和汉语固有特征的高度论证了南朝骈文的历史地位;认为施耐庵是罗贯中的托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