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麟(1892-1965),
山东省济宁市人。早年在当地师范学校就读,后考入山东省膝县华北
神学院攻读神学。1918年来到哈尔滨西门脸基督教
信义会,从事传教工作。1927年哈尔滨基督教
信义会教徒。
人物简介
李毓麟(1892-1965),山东省济宁市人。早年在当地师范学校就读,后考入山东省膝县华北
神学院攻读神学。1918年来到哈尔滨西门脸基督教
信义会,从事传教工作。1927年哈尔滨基督教
信义会难民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被选为副主任委员;1958年4月黑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又被选为副主任委员;为省市政协委员。1965年7月逝世。
宗教活动
李毓麟,1892年生,山东济宁人。基督教牧师。曾在当地师范学校就读,后因信奉基督教,辞职考入山东省滕县华北神学院,攻读神学。1918年来到哈尔滨西门脸基督教信义会(今道外承德广场黑天鹅影视中心址),从事传教工作。
“五四”运动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基督教会发起进步的“自立运动”,主张“摆脱西方差会的控制,实现中国信徒自立的教会”。这一积极行动也影响到哈尔滨市基督教界。当时哈尔滨市的基督教信义会、浸信会等都是外国派出的传教机构,中国传教人员和信徒无权过问教会一切事务。哈尔滨基督教信义会信徒、工商界有识之士
武百祥、赵禅堂等人不堪忍受外国传教人员的“专权”,于1927年发起了“自立”运动。在李毓麟的支持下,很快发动信教群众256人联名签署声明:“脱离丹麦信义会,成立中国信徒自立的教会。”1927年7月3日正式成立“哈尔滨西门脸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同年7月12日李毓麟就任该会牧师。
哈尔滨市基督教的自立运动,由于有李毓麟这样神学造诣较深的牧师积极带头参加,形成较大声势,很快就得到北满各地教会的纷纷响应。呼兰、宾县和绥化等地教会,都开展了自立运动,先后脱离原西方差会的控制走上了自立的道路。在哈尔滨市内也影响到基督教(新教)的其他宗派,如道外美国浸信会分离出了中国信徒参加的“自立浸信会”,道里端街的卫斯理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
自立运动一经开展,参加自立运动的教会逐步增多,产生了传教人才严重不足的困难。李毓麟就任自立会牧师之后,即办起了“短期圣经讲习班”和“神学讲习班”,亲自编写讲义并任主讲。讲习班为推动“自立”运动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1年冬,日本侵略军进攻哈尔滨,抗日将士在市郊英勇阻击。李毓麟积极参加基督教青年会志愿组成的医疗服务队,到战场去抢救伤员,不幸负伤。他的一只眼睛虽经医治,但最后还是因视网膜被炮火炸坏而失明。1932年8月6日,松花江洪水泛滥成灾,许多市民受淹,无家可归。在李毓麟的倡导下,西门脸教堂立即开放,收容难民1400余名。
1931年后,自立运动在哈尔滨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多处同样性质的自立会与西门脸自立会联合,遂使缺乏传道人员的困难更加明显。1933年7月,李毓麟创办了“暑期圣经学校”,招收学员100余人。在此基础上,为培养出献身自立运动的合格传道人员,又于1934年4月2日正式成立起“北满圣经学院”。李毓麟在教会担当传道工作,同时承担学院的主要授课工作,靠着负伤后剩下的一只带病的眼睛,通宵达旦备课。1939年,李毓麟双目失明,学院被迫停办。办学5年,前后毕业4期学员,为北满地区30余处教会培养了传道人员。现哈尔滨市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李志华牧师就出自这个学院。
李毓麟身残志坚,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减。他一面继续担任教会牧师,一面努力学习,攻下了盲文关。1946年6月5日,自愿担任荣军干部学校失明干部盲人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民政部门办起了盲文学校并任教多年,使很多盲人掌握了盲文,走向自立。在教学过程中,还发明了盲文教学用具。1956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积极热情地从事盲文教育的同时,仍不忘中国基督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正确方向。全国基督教以吴耀宗(前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先生为首的进步人士,在1950年9月23日联名表发《(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即通称的“三自宣言”。“三自”,指肃清基督教内部的帝国主义影响,培养一般信徒的爱国主义精神,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李毓麟是首批签名的四十几个发起人之一,成为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先驱。
1954年10月15日,哈尔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李毓麟被选为副主任委员;1958年4月22日黑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又被选为副主任委员。他还是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在多次省和市政协会议上,他都以独特的背诵的形式作大会发言。在学习方面从不甘落后,凡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都有盲文抄件。
李毓麟撰写了许多宗教方面的著作,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都散失,仅余《犹太书注释》和《信道需知》。1965年7月,因
心脏病发作逝世,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