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文(1906年10月18日一1985年) ,男,广西
苍梧人,民盟盟员,原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
李济深的长子。
个人简介
李沛文1925年考入
广东大学学习,1927年赴
美国留学,先后在
普度大学、爱欧华大学肄业,后转入康乃尔大学研究院专攻果树学,并在
加州大学修读柑桔栽培学,至1932年获硕士学位回国。
李沛文在教学、科研上的主要成绩有:创建柑桔育种研究室,设立潮汕柑桔试验场,研究选择优良无病母树方法以防治柑桔黄龙病; 在东莞建立机耕农场作为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研究柑桔果实贮藏,主持“水果贮藏保鲜”课题,提出冷藏适温解决水肿病、抑制甜橙褐斑病措施。主持国家攻关课题“荔枝保鲜贮藏运输研究”(1983)、主持“荔枝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变化”课题。参与建议创建农科所(今农科院)。
李沛文提倡百家争鸣,注意与各方面建立广泛联系和交流。在 办学上尽智竭虑、兢兢业业;教学和科研上治学严谨、基础深厚、学识广博。教育论文有:《谈谈放手贯彻“百家争鸣”中的一些障碍》,《现代农业及目前广东农业科学技术的几个问题》;科研代表作有:《柑桔贮藏试验》(上、下篇)、《柑桔果实在冷藏中出现“水肿病”的一些规律》。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农业科学家,是我国
果品保鲜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术成果
李沛文(1906—1985)
李沛文,果树学家、农业教育家。毕生从事农业教育事业,长期担任教学领导职务,为发展我国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创建了高等院校农产品贮藏加
工专业,是我国果品贮藏保鲜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李沛文,字质生。1906年12月16日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山墟料神村。其父是我国已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济深先生。他幼年生活在农村,家乡盛产
沙田柚、荔枝等水果,故从小对果树就有感性认识。1921年就读于广州南海中学,后转入广东高师附中。1925年考入中山大学预科。1927年赴美国留学,在普度(Purdue)大学、依阿华(Iowa)大学肄业,后转入康乃尔(C0rnell)大学研究院专攻果树学,并在加州大学修读柑桔栽培学,1932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1935年初受聘于岭南大学,任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该系后改为植物生产学系,李沛文任系主任。1938年,抗日战争的烽火波及广州,岭南大学迁至香港。1941年秋,岭南大学农学院原院长古桂芬逝世,李沛文接任院长。后来岭南大学农学院又因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而迁往粤北山区的坪石。当时日机到处狂轰滥炸,李沛文以事业为重,毅然抛下妻女,不畏艰险,只身奔赴粤北,主持农学院工作,与教职员工一道坚持教学。有不少名教授受其影响,亦纷纷应聘前往执教。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军进兵粤北,坪石受到威胁。农学院师生在李沛文的率领下,虽辗转于山区中,但仍坚持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他的献身精神影响下,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同甘苦,共患难,终于度过险境,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每当岭南大学校友聚会,回忆起当年的艰险历程时,坪石校友无不为此引以为荣,对李沛文更是倍加怀念。
1945年后,岭南大学迁回广州,李沛文仍任农学院院长,致力于恢复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特别关心我国柑桔的发展,认为广东的潮州柑品质优良,不亚于国外品种,惜因栽培技术落后,且受致命的黄龙病之害,以至有日渐衰落之势。在抗日战争前,他就决心振兴广东柑桔业,首先进行良种母本树的调查和病虫害防治试验。1937年冬,在盛产柑桔的潮安县鹳巢乡成立了柑桔育种研究室。后得潮汕实业界人士郑寿芝的资助,于1939年春又在潮阳县成立潮汕柑桔试验场。他一方面从美国邀请林孔湘、郑天熙、
黄昌贤等专家回国进行研究工作;一方面在吴绍彝、王浩真、谢黄、陈华仁等的协助下,选出大批优良母株供繁殖之用。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为广东潮汕、博罗杨村柑桔场及其他地区柑桔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对危害两广柑桔的黄龙病防治一直萦念于怀,不断寻觅解决的途径。50年代后,李沛文尽管因工作需要而转向果品贮藏学的研究,但他仍以极大的热诚支持黄龙病研究专家林孔湘的工作,极力为他创造条件,深得林孔湘的敬佩,视李沛文为良师益友。
李沛文深感国内农业落后,认为我国数千年来所采用的犁耙耕种应尽快实现机械化才能大面积提高生产。1948年5月间,他利用任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的职务之便,设法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广州办事处争取到广东农垦处主任之职,从而在广东省东莞县的马鞍围成立了示范性的机耕农场。194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在撤离大陆之际,命他将所有物资转移到海南岛。李沛文对国民党的统治早已不满,为保留难得的设备,他拒不执行命令,暗中授意其手下人将汽车和农械的轮胎及重要零件拆除,使这批物资无法转移。为此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在一次会议上突然将他扣留。幸得岭南大学及社会知名人士多方奔走营救和他在学术界及社会上享有的较高声誉,国民党特务才未敢下毒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以获得新生的激情投入祖国的建设。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率领岭南大学农学院全院师生,与原中山大学农学院及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现为
华南农业大学),他历任副院长、副校长。院系调整后,因工作需要,他转向果蔬采后处理和果品贮藏保鲜的研究及教学。他将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果品北运并远销苏联和东欧各国。1978年他主编了《果品贮藏加工学》教材。除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外,他还主管学校的后勤工作,为振兴祖国的农业教育事业默默地耕耘着。李沛文一生辛劳勤奋,于1985年与世长辞。
李沛文在留美期间已注意到果品贮藏
保鲜的重要性,他目睹我国水果贮藏技术落后,各地果农只凭祖传经验保存果品,缺乏科学的依据。他回国任教后,即开展了柑桔的贮藏研究工作,1936年和1942年在《岭南农刊》上先后发表了2篇关于柑桔贮藏的论文。这是我国较早时期关于水果贮藏的研究报告。1953年,他在柑桔贮藏保鲜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提出了广东几个主要柑桔品种(甜橙、蕉柑、椪柑等)的贮藏适温,指出了柑类果实不耐低温的特点,发表了《柑桔果实在冷藏中出现“水肿”病的一些规律》,《柑桔贮藏试验》等论文,并确定了各种果实受冷害的临界温度。广州、北京、上海、天津各地的果品公司纷纷采用了此项研究成果,免除了柑桔果实在贮藏时“水肿”病的发生,为此,该成果于1975年获广东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89年农业部又颁给科技进步三等奖。“六五”期间,由李沛文主持的采后生理研究室,承担了“水果贮藏保鲜”的国家攻关项目,从另一角度研究柑桔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冷害问题,提出了甜橙褐斑病的发生是不适宜的低温及其所激发的内源乙烯所致;并研究出采用贮前预处理防止病害发生的方法。在商业部主持的鉴定会上。
50年代初期,我国外贸部和商业部共同提出南果北运和出口苏联,他接受任务后与广东省果菜公司合作,选择香蕉和柑桔作为北运出口对象,亲自到水果产区举办技术训练班,参与果实的采收、包装等采后处理全过程。李沛文把他多年来研究贮藏保鲜的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上,成功地将香蕉、柑桔运到苏联和东欧国家,为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开创了北运外销的道路。
对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李沛文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先把采后仅能存放2~3天的荔枝运销到世界各地当作他毕生的愿望。他受古代果农凿竹藏果的启发,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在50年代就开始了低温自发性气调贮藏保鲜荔枝的研究,到1963年已能将荔枝保鲜一个月。在他的指导下,广东省出口公司将贮藏一个月后的荔枝出口香港。《羊城晚报》还发表了题为“千年兄弟喜相逢”的文章,表示人们对成熟期不同的荔枝、龙眼能在同一时期上市的赞许。然而,李沛文并未因此而停步,他继续研究广东盛产的几个主要荔枝品种的贮藏性、褐变原因以及采后贮藏适温、包装形式等一系列处理技术。80年代初,终于取得了贮藏寿命50天以上,大规模生产性贮运达35~40天的成果。为此,他获得1985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东省农业科学进步二等奖。
80年代初,在李沛文的指导下,他的助手和研究生,对荔枝花芽分化与激素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得分化期间各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和对分化的影响,采用施加外源激素,有效地促进了荔枝的开花、结果。此项成果,对克服荔枝的大小年起到了重要作用,获得199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培养人才
李沛文毕生致力于农业教育,培育了大批人才。他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语言精练,把科学与艺术和谐地统一于教学之中。他开设的“果树园艺学”,就把植物生理学教授寇狄斯(O.F.Curtis)的理论贯穿其中,并指导学生进行果树生理方面的毕业论文。这在当时农业科学还比较落后的30年代较为少见。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在园艺系中要增设“果蔬贮藏加工学”课程。李沛文勇挑重担,他一边参照苏联的教材,一边以大量的一手材料作补充,组建了果蔬贮藏教研室。争取到轻工部、农业部的支持,建成60平方米的小型实验冷库。60年代初,又新建成约200平方米的中型冷库,冷藏、速冻俱全,为教学、科研创造了条件。至80年代,这一冷库的设备仍是我国农业高校中唯一颇具规模的冷藏设备。
1978年,李沛文受农业部之委托,重编《果品贮藏加工学》教材。作为主编,他广泛组织全国各农业高校及有关生产流通部门的人才,并征集和吸收了他们的意见,打破了沿袭苏联教本的框框,在充实基础理论的同时,编入了我国果蔬贮藏加工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从而充实和提高了原有教材,受到教学和生产单位的欢迎,并一直沿用。
李沛文重视学科发展新动向,善于吸收新成果。在组织编写教材的同时,还向领导部门建议在农业高等院校成立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以便尽快培养人才,建立产后服务队伍,做到产前产后一体化。他的建议得到了领导部门的重视并被采纳。不久,“
农产品贮藏加工”、“食品工程”、“
食品科学”等专业在各高校相继成立。1983年,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为筹集开办经费,他团结全室人员,以身作则,组织教师下乡搞科技服务,既锻炼了教师又筹集了经费,扩充了实验室。他还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有关院校进修学习、考察,提高教师水平。由于他的努力,该专业13名教师开出16门课程,其中4门为研究生开设,承担了5项国家攻关课题,2项省重点项目,成为一支有一定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李沛文以“面向社会经济建设,艰苦奋斗创建新专业”的成果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教工作中,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些已成为专家、教授,有些是生产或教学部门的领导。如在国外任教的林书洛教授、美国宾州大学植物学教授陈长敬,我国蔬菜育种专家李鹏飞、植物病理学家范怀忠等都曾受教于李沛文。
李沛文在漫长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教学和科研离不开后勤工作,搞好后勤工作,又离不开“后勤部长”。因此,他对后勤事务,总是不厌其烦,事必躬亲。在改善学校供水、建设教学用煤气房,建立电子显微镜室、人工气候室及电子计算机等高级仪器设备的中心实验室等工作中,无不亲自操办。1980年,经他联系,华南农业大学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结成姊妹学校。他广泛联系海外人士、港澳同胞,为学院增添了一套语言实验设备。1981年,他争取到一笔世界银行贷款,并亲自担任贷款项目的负责人,规划贷款的使用,力求发挥最大效益,而由他直接主持的教研室和研究室却并未因此而获取分文,他那大公无私的精神是有口皆碑的。同时,他又争取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拨款,在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为第三世界发展蚕桑事业服务。
李沛文在做好该校工作的同时,凡对我国农业科学发展有利的事,他都视为份内工作,积极参与。1952年底,以华南农学院名义,向有关领导部门建议,成立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获政务院和广东省政府批准,任命广东省林业厅厅长王更生为筹委会主任,原华南农学院院长丁颖和他为副主任。经批准,李沛文立即投入了繁重的筹建工作,一面向当时省委书记陶铸争取经费;一面亲自参与建筑房舍、招聘科技人员、拟定研究项目等具体工作。当该所发展成农业科学院后,他又致力于柑桔研究所和果树研究所的建立工作(现两所合并)。
李沛文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逝世后,由他的学生发起,于1986年成立了“李沛文农业科学基金会”,并得到社会各界及在国外学生、好友的支持。该基金会着重帮助年轻一代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教师、学生等。李沛文的爱国心、事业心,为振兴祖国农业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进。
主要事迹
1906年10月16日 出生于广西苍梧县。
1925年 考入中山大学预科。
1927年 赴美留学,先后在普度大学、依阿华大学肄业。
1932年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获科学硕士学位。
1935—1941年 任岭南大学园艺系教授、植物生产学系主任、英德农场场长。
1941—1952年 任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1952—1985年 任华南农业大学(原华南农学院)副校长,兼园艺系果蔬贮藏加工教研室和果蔬采后生理研究室主任、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及惠阳分院院长。
1952—1958年 兼任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64—1968年 兼任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柑桔研究所所长。
1956—1985年 任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
1979—1985年 任广东省制冷学会理事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顾问。
1985年4月16日 在广州逝世。
主要论著
1 李沛文.果树之肥料试验.岭南农刊,1935,1(3):173—184.
2 李沛文,王浩真.柑桔贮藏试验(上篇)——窖藏试验.岭南农刊,136,2(2—4):241—283.
3 李沛文,王浩真.柑桔贮藏试验(下篇).岭南农刊,1942,3(!):9—12.
4 李沛文.荔枝的气体贮藏.山地果树栽培研究(李来荣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6.
5 李沛文等.柑桔贮藏试验.果树通讯,1973,4(3):34—37.
6 李沛文等.柑桔果实贮藏试验.柑桔科技通讯,1974,14(3):23—27.
7 李沛文.防腐保鲜是保证水果丰产丰收的一个重要环节.果树通讯,1974,9(4):1—3.
8 李沛文等.柑桔果实贮藏试验三年总结.广东农业科学,1975,6:27—31.
9 李沛文等.柑桔果实在冷藏中出现“水肿病”的一些规律.柑桔科技通讯,1978,30(3):50—52.
10 李沛文.现代农业及广东农业科学技术的几个问题.广东农业科学,1979,28(1):6.
11 Puiwan Lee(沛文·李).Temperature—cold injury curves of stored oranges.Hortscience,1980,15(3):400,June.
12 李沛文(主编).果品贮藏加工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3 李沛文.南方水果贮藏保鲜的几个问题.中国果品研究,1982,4(2):2-3.
14 陈维信,李沛文,苏美霞.荔枝气调贮藏的研究.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3(3):54—61.
15 黄晓钰,李沛文,李作梁.香蕉冷害征状及生理指标和有效防寒措施的研究.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3(4):1—12.
16 梁立峰,李沛文,季作梁.荔枝大小年树营养芽及花芽分化与细胞分裂素的关系.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5,6(3):1—8.
17 江建平,李沛文,苏美霞.荔枝果实在发育和采后的乙烯产生及其生理作用.植物生理学报,1986,12(!):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