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6月生。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师从高分子专业周其凤院士。1997年于
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
薄膜材料与先进
电子显微学。 (导师Laurence D. Marks教授, Scott A. Barnett教授, and Yip-wah Chung教授)1999年以合作实习方式加入香港城市大学李述汤院士研究组,开始纳米材料的研究。博士毕业后加入
香港中文大学至今,一直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特别是光电,能源类纳米材料,和先进分析电子显微学的研究。2008年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肖旭东教授和林海青教授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光伏太阳能实验室,致力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会作邀请报告10余次。现为JACS., Adv. Mater., Adv. Func. Mater., 和 Appl. Phys. Lett.等科技刊物的论文审稿人,
美国材料学会会员。
功能材料:低维
纳米结构包括同(异)质结的可控合成,表面修饰,大尺度有序结构的自组装,和单个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局域电子结构的表征和测量。
(1)运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合成出形貌和尺寸可控半导体准一维纳米结构,特别是在异质结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上,发现一种附着伴随生长的新型机理从而研发出具有普适性的合成方法,可以用于多种半导体异质结纳米结构的制备。
相关的工作成果不仅已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如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美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以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等)上并被多次引用,而且也在纳米材料合成国际会议上做出相应的邀请报告。
(2)在一维异质结系统中发现并进一步通过设计实验证实了一种异常的固态相分离现象,这个相分离现象决定了一种在纳米尺度上新的自组装机理,从而导致了准一维长程有序结构的形成。这个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物理意义上相分离的概念,也为纳米尺度的材料调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这项工作发表在了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nanotechweb.org新闻专栏采访,作为封面文章“Nanowire coating self-assembles”予以介绍。
(3)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和电子磁圆二色性技术,首次揭示半导体纳米线的本征铁磁特性,为
磁性半导体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此项突破性的研究发现为半导体物理学及纳米技术的发展开辟崭新领域,有望可大大提升计算机科技,以研制具备更快运算速度、更大存储容量且更低耗能的计算机。这项研究已刊载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13 July 2009)。
李泉教授因在
纳米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在2006年度获中大授予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