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辉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李炳辉(约1884年—1911年),又名祖奎,别号路得士。生于清代广东省肇庆府辖下的封川县修泰乡平岗村(即今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早年至南洋大霹雳埠(在今马来西亚),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旋又由该校送麻六甲某校肄业,入耶稣会,分发新加坡英国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后加入同盟会,热心宣传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至高第街战死。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生平
李炳辉,生于广东肇庆封川县修泰乡平岗墟(今广东省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一说他因清政府废除科举而感到失望,于年轻时离乡赴广州读书,并由祖奎改名炳辉。1906年下南洋,是年到大霹雳埠(在今马来西亚霹雳州)教堂学习英文。1907年送马六甲攻读,肆业,又分发星架坡(新加坡)英长约老会教堂,承担传道之职,历任石叻、日里诸埠教务。据邹鲁记述,李炳辉“成绩卓著,商民信服”。时值罗仲霍在南洋宣传革命主张,李炳辉听其演说,深受感染,遂于日里埠加入同盟会,介绍人为萧锦兰,主盟者即罗仲霍。自此倾心革命。
1911年,同盟会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是年春,李炳辉归国。抵达香港后,李炳辉的母亲写信给他,劝他回家。李炳辉回信,称有机密公事在身、未暇回家等等,并附诗一首(即《答母促归诗》)。1911年4月27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爆发,李炳辉加入敢死队,随黄兴进攻两广总督衙门,他奋不顾身,力战牺牲。牺牲后,与其他烈士一并葬于广州黄花岗。
个人作品
李炳辉在参加广州起义前,留下了《答母促归诗》:“回头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坠地时。惭愧劬劳恩末报,只缘报国误乌私。”此诗被收入胡汉民为李炳辉所作题辞。
亲属成员
父:李善昌
母:聂氏
妻:刘氏
子:李伯生(一作“李坤”)
女:李仲琼
生年考证
李炳辉的生日,缺乏史料直接记载,部分资料作生年不详的处理。部分注明了李炳辉生年的资料,则系据卒年和享年推算,又存在不同说法。一种通行的说法是,李炳辉牺牲时年仅20岁,此说系因李炳辉在参加广州起义前致父母的诗中有“回首二十年前事”的说法估算的,由此反推,则多将李炳辉生年定在1892年左右,具体又有1891年、1890年等说法。另一种说法是,李炳辉牺牲时28岁,此说有李炳辉烈士祠初建时的陈列品《李烈士炳辉家书履历》所述“亡年二十八岁”的佐证。由此反推,又有1884年生人(按传统将二十八岁视作虚岁)、1883年生人(将二十八岁视作周岁)等不同说法。研究者姚锦鸿等认为,从李炳辉牺牲前的婚育状况、事迹阅历来看,20岁的享年并不可信,享年28岁的记载应该是更值得信从的。
后世纪念
1934年,李炳辉故乡建烈士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地手书横匾“炳辉李烈士祠”。李炳辉烈士祠为泥砖瓦木结构。1989年,封开县政府拨款初修,改为青砖瓦木结构,后经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封开县政府拨款修缮了烈士祠门匾、纪念碑、祠墙等。2004年和2006年,李炳辉烈士故居、纪念馆、炳辉园两度重修开放,成为封开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2011年,李炳辉故乡广东封开举行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100周年纪念活动,研讨辛亥革命及黄花岗起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主办方于2011年4月29日向媒体表示,李炳辉是封开的光荣、肇庆的骄傲,黄花岗起义虽失败,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高涨。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上,李炳辉名列第一排第二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29 23: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