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芙
中国京剧演员、一级演员、梅派青衣
李玉芙,1938年出生,哈尔滨人,中国京剧演员、一级演员,梅兰芳亲传弟子、梅派传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梅兰芳基金会理事。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玉芙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父亲李妙兰是戏曲科班出身,家中七位哥哥除四哥外也都是京剧演员。她从小深受身为旦角的父亲的喜爱,因为父亲知道旧社会艺人苦难感受,不忍心让自己的女儿去吃这碗饭,所以死守着一条戒律:虽然他遗传给女儿一副天生清丽高亢的好嗓子,绝不教自己的女儿唱戏。在父亲教戏中耳濡目染的李玉芙学会了唱戏,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为了看梅兰芳的演出,她不惜花费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票去看梅先生的演出。父亲去逝后李玉芙进了哈尔滨京剧团跑龙套,挣钱养活自己。
1951年,李玉芙进入哈尔滨京剧院当学员。1952年,梅兰芳赴哈尔滨演出《西施》,14岁的李玉芙配演剧中的小宫女。当梅兰芳得知她的父亲李妙兰和自己曾是同门,又见这个孤苦无依的小姑娘条件不错,便留下路费让她到北京学戏,随即梅先生给京剧表演艺术家——时任北京艺培戏曲学校校长郝寿臣写了推荐信,使李玉芙走上了正规学习京剧的道路。梅兰芳走后不久,马连良、袁世海也来到了哈尔滨。在一次演出《甘露寺》时,李玉芙扮演的宫女再次吸引了两位艺术家,他们联名写信给郝寿臣校长推荐李玉芙。
1952年11月11日,李玉芙只身来到北京,第二天就去投考北京市戏曲学校的前身——北京艺培学校,考试时自选曲目环节李玉芙唱的是《宇宙峰》,成功考进了艺培学校,成为学校唯一破例招收的没有北京户口的学员。李玉芙被分在青衣组,师从华世香、李金鸿。除了学青衣应功戏,她还学了花旦、泼辣旦、昆曲,老师根据她的特点,重点教她梅派戏。1957年,李玉芙被选派参加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并演出了梅派戏《廉锦枫》。
演艺经历
1959年,李玉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北京市戏曲学校毕业的她名列前茅,分配到梅兰芳剧团任演员,拜梅为师,梅亲授《醉酒》《别姬》《宇宙锋》《凤还巢》等剧目,深得梅派神韵。1960年,李玉芙从生活了10个月的梅剧团调到北京市实验京剧团。同年,她参加旦角四大流派专场演出,凭借《醉酒》一剧轰动北京,被誉为梅派新星。1961年,李玉芙成为新成立的北京戏校实验京剧团的挑梁旦角,在新编历史剧《雏凤凌空》中,扮演女主角杨排风,并排演了《白蛇传》等新戏,展现了她能文能武的特长。1962年,李玉芙在纪念梅兰芳先生逝世一周年演出中演唱《女起解》。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玉芙有两年半时间下干校。她在小汤山劳动,因为劳动量过大,落下好多病。最让她痛惜的是,多年失去了演出机会,远离了自己深爱的京剧事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玉芙第一个恢复梅派艺术。1979年,她加入北京京剧院,任五团主演,不但经常演出一些梅派传统剧目,还编演了根据传统剧《虹霓关》改编的《东方夫人》,饰东方氏一角,深得好评。她于1979年至1982年期间随团出访希腊、土耳其、突尼斯和日本等国,主演了梅派名剧《霸王别姬》和田汉改编的古典名剧《白蛇传》。1982年,纪念中日建交10周年,李玉芙出演的《白蛇传》及《霸王别姬》在东京NHK剧场演出获得成功,并在日本24个城市连演两个多月。
1984年6月,李玉芙演出京剧《东方夫人》,塑造了一个刚强、正义,勇于冲破封建礼教枷锁的女性。1987年,李玉芙恢复排演了梅兰芳先生早期的作品《晴雯撕扇》。同年,她在首都京剧《振兴杯》电视大奖赛中演《宇宙锋》一折,在梅派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大胆运用长水袖,载歌载舞,荣获首都京剧十优演员称号。同年,京、津、沪中青年演员汇演中,再次献演该剧,引起轰动。1988年5月,李玉芙在上海举行海内外首届梅派艺术汇演上推出了大师早期作品《千金一笑》,她在演出中,加快了节奏,充分体现了清新明快、淡雅脱俗的意境。1988年底,李玉芙随中国艺术团京剧团出访南美,参加在巴西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李玉芙演出的《霸王别姬》,载歌载舞,使巴西观众叹为观止。
1998年,平时在北京从事京剧教学工作的李玉芙赴中国台湾唯一的京剧团——国光京剧团任教四个月。
1999年,退休后的李玉芙随梅兰芳京剧团赴日本演出,随北京京剧院赴中国台湾演出。2000年,李玉芙和康万生合唱《大保国》。2002年2月,65岁的李玉芙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梅派名剧《穆桂英挂帅》。从2000年到2003年,李玉芙参加剧院演出的剧目包括全部《穆桂英挂帅》、《凤还巢》、《生死恨》、《玉堂春》等。此外,还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名段欣赏》,中央电视台录制的《晚霞工程》,以及京剧音配像和教唱京剧节目。
2009年1月,李玉芙来到北京图书大厦现场为戏迷们签售《李玉芙——京剧唱腔专辑》。2012年,由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支持的“李玉芙梅派艺术工作室”成立,第一项工作便是录制教学光盘。没有经验和资源的她经历了社区教室、 小剧场和剧院排练厅的多次反复,最终完成录制。同以往教学视频不同的是,这一次所有剧目都是整出,每集达三四个小时,先念白、后身段、再重点讲解,录制的时间则更长,有时一天录9个小时可能都录不完一出。2014年,六出大戏全部录制完毕。
2014年12月19日、20日,李玉芙携学生在长安大戏院举办梅派经典剧目展演,76岁的李玉芙将粉墨披挂,领衔恩师当年创排的最后一出经典 《穆桂英挂帅》。2014年12月28日,由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主办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为纪念恩师梅兰芳,她还录制了《贵妃醉酒》《凤还巢》等6张教学光盘,光盘收录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六出梅派代表剧目。
2015年3月20日,李玉芙出席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梅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开班仪式,并为学员传授、排练《生死恨》。2016年1月27日,李玉芙在第六届星光校园·全国校园艺术周活动开幕式上获得“星光校园·全国校园艺术爱心大使”荣誉奖杯。并在随后展开的的“星光校园 和谐春晚·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中担任评委。
2018年3月25日,李玉芙受邀参加北京卫视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第四期,亲授表演技巧。2018年7月29日,李玉芙收徒张慧芳、马娜、杨丹阳、潘欣、高静静、李晓洁、邢莹、徐俊岭、王琳,并在北京的三里河老上海饭店举行了拜师仪式。2018年9月18日晚,李玉芙参加清华大学新学期的《艺术名家讲堂》,解读了京剧梅派艺术。
2019年4月22日上午,81岁高龄的李玉芙在由梅兰芳纪念馆举办的公益讲座“兰芳讲坛”第三讲中作了题为“学习梅派艺术的体会”的讲座。她在90分钟的讲座中以师生情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学习梅派艺术的亲身经历。2019年6月,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李玉芙带来《梅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公益讲座。讲座中,李玉芙不仅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了梅派的艺术特色,还着重讲述了70年来,梅派京剧传承和发扬的历程,以及和其他艺术家在培养人才上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2021年2月12日,李玉芙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春节戏曲晚会》,演出了京剧《穆桂英挂帅》。2023年3月,李玉芙收徒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烁宇。2023年10月23日,85岁高龄的李玉芙与另外17位京剧名家汇聚一堂庆重阳,演唱了梅派《贵妃醉酒》中的“四平调”。
2024年3月3日,86岁的李玉芙在北京湖广会馆喜收青年教师陈晨与青年学者邵振坤为徒。2024年6月11日到12月12日,李玉芙受邀担任“京剧梅派经典剧目表演人才培训”导师,活动是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覆盖全国14个地区的青年演员,共招收正式学员30人,其中表演专业24人,器乐专业6人。学员在学习期间研习了《贵妃醉酒》《刺虎》《穆桂英挂帅》《抗金兵》《凤还巢》《太真外传》等梅派剧目,学员于12月9日至12月11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了成果汇报演出。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李玉芙幼年丧母,她的父亲李妙兰曾是旦角演员,早年与梅兰芳同宗于“同光十三绝”中的青衣时小福老先生的弟子吴菱仙,少年时入“喜连成”班,之后,又与姜妙香师从陈德霖,因此两人的名字都带“妙”字。面对旧社会“ 搭班如投胎” 的现状,李妙兰不堪忍受屈辱,30多岁的时候选择从此不再登台一心埋头教学工作。李妙兰虽说桃李满门,但有一条规定是不教女儿唱戏。1951年,李妙兰去世。李玉芙有七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她的大哥、二哥、三哥、五哥、七哥都曾活跃在京剧舞台上,其中她的三哥、五哥、七哥曾工作于哈尔滨市京剧团。
婚姻生活
李玉芙的爱人石维坚(1935年3月~2024年5月12日)是话剧表演艺术家, 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李玉芙与前来梅剧团学戏曲话剧演员石维坚相识,同为演员的二人所演剧类不同, 互相观摩以后谈谈观感, 提提意见,渐渐地互生爱意。1962年,李玉芙和石维坚结婚。婚后二人育有一个女儿,名叫石梅。
李玉芙与爱人石维坚生活上各尽所能, 能互相照顾就尽量照顾, 事业上互相独立, 互不依赖,互切互磋、相帮相学。
李玉芙与石维坚在结婚时就在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以及事业上达成共识,生活上各尽所能,能互相照顾就尽量照顾,事业上互相独立,互不依赖,不互相迁就,也不互相拖累。石维坚善烹调,平时居家过日子,经常在厨房里忙碌。 他每天清晨从公园练功回来,总想着带点菜回家。李玉芙少小离家,不善家务,一 门心思忙于演戏。对于家务,石维坚心甘情愿,李玉芙也心安理得。演戏的时候各忙各的,互不干涉,完全独立,忙的时候,他俩一年聚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教。 “文革” 中石维坚因为他人主持公道而被批斗挨打,李玉芙卖了自行车让石维坚到哈尔滨去避难,她拉着年幼的女儿到火车站为石维坚送行,毅然挥手作别,不掉一滴泪珠。石维坚每个月都要给父母和弟妹寄钱,李玉芙觉得理当,从来不说一句怨言。李玉芙原先没有家庭负担,后来有一个哥哥经济状况佳, 她开始资助,有时一寄就是几百,石维坚对此也没有意见,夫妻俩表现得十分通情达理。
李玉芙生下第一个女儿后, 她和石维坚要演出或深入生活的时候, 只好把孩子放到团长家里, 后来不得已把幼女送到上海抚养。 李玉芙怀上第二胎后,石维坚认为如果再有个孩子必然拖累李玉芙。 石维坚认为李玉芙演戏的天赋,在艺术上有发展前途,如果因为孩子而影响了她的艺术前程,她会终身遗憾,他也会一辈子内疚。所以不顾双方家庭的反对,石维坚把李玉芙送到上海作了人工流产。
代表作品
戏曲作品
综艺节目
相关作品
艺术特点
李玉芙演戏规矩大方,柔中有刚,表演端庄稳重,寓深情于淡雅,文不温、武不躁,唱腔纯净优美,嗓音清脆甜润,具有梅派神韵。她在梅派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大胆运用长水袖,载歌载舞。嗓音清亮,表演庄重淡雅,不但擅长演青衣、刀马旦,花旦戏也颇出色。她不仅积极拓展梅派艺术,还创作了许多融合当代特色的新剧,她一颦一动,一起一舞,充分展示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美。
社会活动
参加活动
2016年4月23日,李玉芙参加了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厅举行“2016•相约春天”文学艺术节系列讲座之《漫谈京剧》。讲座中,李玉芙讲述了自己与戏曲结缘的过程,并现场表演了《白蛇传》中许仙、表娘子游湖坐船时的一小段动作和唱词,让观众现场领略到了一起一坐尽显精致细腻的京剧魅力。
2018年9月18日,李玉芙做客清华大学新学期的《艺术名家讲堂》,解读京剧梅派艺术。她讲述了师从梅兰芳先生的过程,不仅是对“唱、念、坐、打”基本功的学习,更是对梅派艺术深切的感悟。
2023年1月,李玉芙参加了2023年“书墨飘香 悦享新年”春节主题活动,讲述了她个人的学习历程,回顾了梅兰芳先生对她的教导,以及梅先生的神奇之处。随后,李老师先后为大家讲述了京剧在国内外引起的影响之神奇、京剧题材与表演之神奇、京剧服饰化妆之神奇等。
2023年7月2日下午,李玉芙出席了在新浪总部大厦举行,由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主办,北京京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新浪微博协办的“守正创新 梅韵流芳”——梅派艺术教育传承论坛。她发言时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梅先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和在艺术上不停探索的蓬勃朝气,弘扬梅风、不辱师门。
社会任职
截至2024年3月,李玉芙担任北京京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流派班客座教授。
获奖记录
轶事趣闻
发奋习武
1961年,李玉芙在新编历史剧《雏凤凌空》中,扮演女主角杨排风。新剧本塑造的杨排风,一反过去老戏的程式,是一个融刀马旦、花旦、青衣为一体,集唱、念、做、打于一身,难度颇大的角色。李玉芙为补自己武功之不足,拜著名武旦阎世善为师,发奋习武。每天晚上,在练功房扎靠跑圆场;清晨则在公园练《十三妹》《打灶王》中的大段京白。
被称作“解放牌”
1962年,北京戏校实验京剧团举行了“梅尚程荀流派专场”演出,李玉芙演的是梅兰芳亲授的《宇宙锋》。这台戏还拿到北戴河演出,当时中央在那里召开工作会议,所以这台戏中央首长全看了。演完后,有关人员特地把几个主演叫到后头,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当时在长安戏院演出,很轰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报道。因李玉芙她们是解放后戏校的第一届毕业生,所以那时新闻宣传称她们是“解放牌”。有位姓王的记者说:“彭市长让我宣传你们这些‘解放牌’的。”李玉芙问:什么‘解放牌’的?对方回答:解放后的,你们是头一批。
被观众赞赏
李玉芙于1979年至1982年期间随团出访期间,主演了梅派名剧《霸王别姬》和田汉改编的古典名剧《白蛇传》。在希腊演出时,拥有五千座位的古典剧场竟连站票都销售一空。总统夫人登台对演员表示感谢时,拉着李玉芙的手不放,赞不绝口:“你们的艺术太迷人了!简直是奇迹!”
1982年,李玉芙赴日本巡回演出。在松江市,一位大学教授看了李玉芙的《白蛇传》后,兴奋地说,这一天是他的“中国日”。还有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看完后,感慨地说:“我在国内从来没有看过京剧,但是看了你们的演出之后,我被征服了。
穿老师行头
2002年2月,65岁的李玉芙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梅派名剧《穆桂英挂帅》。凑巧的是,当年梅兰芳首次演出该剧也是65岁,戏中李玉芙穿的行头也全部都是当年梅先生演出该剧时穿过的。1959年在梅剧团时她就经常穿梅先生的行头演出,今日重演又一次披上老师的“战袍” 上阵,“ 就仿佛老师在护佑着我” 。
教学不保留
2007年,陈凯歌筹拍电影《梅兰芳》时,扮演梅兰芳不同年龄段的两位演员余少群和黎明都需要在片中表演京剧,梅葆玖推荐了李玉芙。后来,李玉芙与黎明形同母子出现在长安大戏院京剧《梅兰芳》的演出现场。作为黎明的老师,李玉芙曾广受关注,但那之后,一辈子研习梅派的她依旧默默延续自己多年的做派——不收徒只教学,不论专业、业余,只要登门求教的,她都毫无保留。
李玉芙坚持多年不计报酬,不定期组织梅派研习小组,为京剧爱好者传授梅派艺术。票友来自各行各业,有青年学生、工程师、退休职工等,尽管是“业余”,但李玉芙对他们也是倾囊相授,对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绝不含糊。
收徒传艺
2018年7月29日,李玉芙首开山门,收张慧芳、马娜、杨丹阳、潘欣、高静静、李晓洁、邢莹、徐俊岭、王琳为徒,并赠给弟子们“师训”。
2023年3月,李玉芙收徒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烁宇。李玉芙赠予弟子一套梅兰芳先生的珍贵书籍资料,勉励弟子珍惜年华、弘扬梅风。李玉芙表示:“近年来教授刘烁宇学习了《凤还巢》《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剧目,今日收她为徒,必将悉心传艺,尽己所能向她传授梅派艺术精神之风范。”
2024年3月3日,86岁的李玉芙在北京湖广会馆喜收青年教师陈晨与青年学者邵振坤为徒。李玉芙将自己收藏多年的戏曲折扇与珍贵录像赠予爱徒弟,希望他们“作艺,严谨如琢玉;做人,谦逊似梅兰”。并在《师训》中殷殷嘱托:吾今收徒,自当爱徒如子、传道授业,延国粹之香火、助来者再登攀。唯嘱吾徒爱国敬业、重道尊师,修身明理、德艺双馨,勤勉刻苦、务求精深,弘扬梅风、不辱师门。望汝珍惜机缘,志存高远,大展宏图于梨园。
李玉芙的学生王琳12岁就开始跟她学戏,虽然有些基本功,但水平也很有限。教小孩最难,要一点点反反复复地抠,她特别耐心。曾有人问王琳,李玉芙上课会不会发脾气。王琳说,当年李玉芙在日坛公园给她说《霸王别姬》,一套舞剑反复示范,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重话。到现在王琳这套剑法掌握得还很瓷实。王琳小时候家境不好,李玉芙从来没收过她学费。李玉芙说当年梅兰芳、马连良无私地帮助了她,她也要用相同的方式来传承这种艺德。王琳妈妈跟李玉芙聊天不经意地提到王琳爱吃牛肉,后来李玉芙每次带王琳出去吃饭都会特意给她点一份牛肉。梅兰芳对青年演员的关心体贴,她经历了也传承了。
李玉芙的徒弟张慧芳说自己这些年的进步离不开师父的谆谆教导。师父李玉芙告诉她不要一味地模仿,而要悉心揣摩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并且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学习和发展。张慧芳在学《宇宙锋》的时候,由于学习时间短,李玉芙怕讲得不到位,就不断发微信给她说戏。每条语音都有50多秒,一发就是几十条,从头到尾分析这出戏人物的情绪、唱腔的要求、表演的细节,甚至是服装道具都事无巨细一一叮嘱。师父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踏踏实实地学,时代在变,京剧的传承方式没变,依旧是口传心授,薪火相传。
严师出高徒
2018年,《传承中国》第四期节目,李玉芙手把手指导徐帆,对她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贴身教学。面对只有三天要拿下超高难度公演剧目《白蛇传》这个挑战,李玉芙没有放松对徐帆的要求,在细节把控上达到了极致,光是 “船步”、“云步”这些基本脚底功练习,就占用了半天时间。两人也在这一教一学一演中结下浓浓师生情,徐帆表示:“这几天学戏下来感受最深就是京剧名家们对京剧事业的热爱,一辈子都把心扑在了京剧上的这种精神,让我很有感触。”公演舞台上,徐帆饰演白素贞,表演《白蛇传》中《游湖》一折,将三天所学发挥的淋漓尽致,她标准的唱腔、流畅的表演、包括对眼神与表情等细节的把控,无不体现出了李玉芙的严格要求与她勤学苦练的成果。现场名家们对徐帆的公演表示了认可,而李玉芙对徐帆的肯定更是令她几度泪目,在台上由衷地感谢了李玉芙老师。
人物评价
李玉芙先生是京剧事业辉煌岁月中的一代大家,多年来为后辈晚生们悉心传艺、用心耕耘。(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 评)
李玉芙当年是梅兰芳大师亲自发现、推荐的青年演员,是解放后戏校培养的学生中唯一一位真正拜梅兰芳为师的,也是参加梅兰芳剧团并和梅兰芳共同工作的最年轻的演员,这就叫真才实学。(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 评)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她,台上能演,台下会教,当之无愧地扛起了梅派艺术的这杆帅旗。(北京晚报 评)
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北京晚报 评)
长期以来,李玉芙始终秉持恩师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精神,不遗余力地传承、传播着京剧艺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评)
不饰张扬、内敛含蓄、从容端庄、淡雅流芳,这是梅派艺术的风骨,也是李玉芙为人从艺的原则。如今,当年那个勤奋、好学、又有主张的小姑娘也已成一代表演艺术家,她没有辜负梅先生的期望。这六出梅派经典剧目的教学光盘,是她传承梅派艺术的一次全新尝试,或将在之后继续这项事业。(凤凰文化 评)
作为梅兰芳先生的弟子,李玉芙老师不仅积极拓展梅派艺术,创作了许多融合当代特色的新剧;而且不忘传承使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继承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11:5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