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华,女,汉族,1960年9月出生于
北京延庆县,197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三级警监警衔,中共十七大代表。
个人经历
1980年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延庆监狱工作,历任普通干警、团委书记、监狱长助理、副监狱长;
2001年12月至2003年6月,担任北京市女子监狱党委副书记、副监狱长;
2003年6月至今,担任
北京市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正处级)
主要荣誉
第三届首都“巾帼十杰”,2006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全国妇联),2006年 首都劳动奖章(
北京市总工会),2006年 全国
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人事部、司法部),2007年 首都
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总工会),2008年 2006-2007年度“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司法局、人事局)。
人物事迹
认识李瑞华,是从两件小事开始的
其一,配眼镜。两年以前,李瑞华到监区里巡视(这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突然发现有一个女服刑人员在劳动的时候,两只眼睛似乎看不清楚,做事必须要用手来帮助摸索。经过询问,李瑞华了解到,这个罪犯是深度近视眼,并伴有散光,平时都看不了书报。继续深入了解,李瑞华发现,还有的罪犯虽然戴有眼镜,度数却早已不合适。她们想配戴眼镜,但由于是在大墙内,一直无法配上能用的眼镜。这样的情况不是个别的。为此,李瑞华果断地请来眼科医生验光、检查,给所有需要的罪犯配眼镜。很快,上百个服刑人员都配上了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眼镜。这件事至今被传为佳话,受益的服刑人员无不心存感激。
其二,穿女子鞋。也是两年以前,李瑞华在听汇报的时候,了解到一些女性服刑人员希望不和男性服刑人员穿相同的布鞋。原来所有服刑人员都一律穿松紧带式的“懒汉鞋”,现在女性服刑人员要求改穿方口袢带式的“女子鞋”。经过分析,李瑞华认为这是由于:一,女性有爱美之心;二,“女子鞋”不捂脚,方便。于是,用了三天时间,整个女子监狱服刑人员脚上的鞋都换成了“女子鞋”。这件事至今也被传为佳话,更使女性服刑人员倍感体贴。
在女子监狱,我还听到了一些小而不小的事情———比如,这里在节假日期间,女性服刑人员可以给自己化淡妆,和亲友会见。平日里,她们还可以把白发染成黑发。以至,她们在洗漱和夜间休息的时候还可以穿着睡衣,等等。
对此,我特意询问李瑞华是怎么想的。她几乎不假思索地爽快回答:“我认为罪犯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罪犯。所以,一定要尊重她们的人格,尊重她们的人性要求。这,很有利于她们重新做人的改造。”我听了以后心里很是不平静,由衷地敬佩她的胆,更敬佩她的识。
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不同凡响的女监狱长。
李瑞华浓眉亮眼,方正脸庞,中等身材,快人快语,穿着一身飒爽英姿的白色警服,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男子汉的刚毅气质。然而,当听到更多的故事以后,我又深深地领悟到她是一位相当成熟的、周到、细致、质朴的中年女性,一位正直、善良、优秀的女监狱长。
春节以前,所有的女性服刑人员都盼望着重大节日的到来,能够争取与家人团聚,共享亲情之乐。就在这时,李瑞华敏锐地发现有一个老年的罪犯,竟然一个人躲在监室的角落里,悄悄地无声哭泣着。经过查询了解到,这个人因贪污巨款被判处无期徒刑,她已经离了婚,家里剩下一个女儿,又只能打亲情电话不能面对面地来探视她,由于悲观失望才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为此,李瑞华赶快派人查明情况,并且破例地找到罪犯的女儿,让她们在节日里,特殊地相见了,还吃了团圆饭。
一个青年罪犯因父亲住院截肢,心里焦虑不安。为此,管教的干警多方与医院联系,让罪犯和患有重病的父亲破例通了电话。两位干警还亲自去医院看望病人。但病人终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于是,干警们一面多次与罪犯促膝谈心,使其面对现实,减轻心理压力,一面与各个方面进行联系,出具证明,让罪犯能够出狱去奔丧,最后又顺利地归队。这个罪犯在写给李瑞华的信中说道:“你们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我会永远记在心上,把失去亲人的压力变成动力,加快改造的步伐,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最后,她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愿我们的女监越来越好!”我想,也许只有真正把女监当成自己家的服刑人员,才能够有这样亲密的表述吧。
服刑人员视为“母亲”
弗洛依德说:“人性的本质是尊严。”这大约就是人与其它低级动物的主要区别吧。设身处地,人们可以想象到,一个服刑人员,大约最怕的是歧视;若其同时患有精神病,最怕的除了歧视外,大约还有嫌弃;若再有重病还需要住院动手术,那“怕”字上恐怕就要再加一个冷漠。有一个服刑人员正是这样三者皆有之。女监的分监区长是怎么对待她的呢?分监区长照样亲近这个服刑人员,为她办理了住院手续,并且找到她的哥哥为手术签了字,又用自己的钱买了食品去医院看望她,希望她好好养病,回到监狱再好好服刑。面对这一切,刚刚做完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服刑人员,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有默默地流下愧疚的眼泪。这里,使我想起了李瑞华经常对干警们说的两句话:“我们要常想想如果我是一名服刑人员会怎么样。千万不能居高临下,那样效果好不了。只有尊重服刑人员的人格,才能让她们主动地接受改造。”
2003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北京市女子监狱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对罪犯母子相别十年在这里意外的团圆了。十年以前,父亲和母亲因为故意杀人,一个被判处死刑,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剩下一个14岁的儿子无依无靠,没人照管。从此,母亲的心就悬挂了起来,日思夜想,不知道儿子的情况如何。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细致又善于思考的李瑞华了解情况以后,经过多方努力,查找到儿子也因抢劫罪被判处七年徒刑,关押在柳林监狱中。于是,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破例地使这对罪犯母子见了面。见面那天,儿子架着双拐,一步步走向母亲;母亲满脸愁苦,全身颤抖,缓缓地接近儿子。儿子拉住母亲的手喊:“妈———我想你!”母亲泣不成声地说:“孩子,妈对不住你呀!”进屋以后,桌子上摆满了监狱给准备好的丰盛的团圆饭菜,母亲给儿子夹了一只鸡腿,儿子给母亲夹了一块鱼肉。然而,他们并没有吃,只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欲言又止。在场的每一位管教干警无不感慨。
这之后不久,儿子因打架违反纪律被关进了狱中的
集训队,再一次和母亲失去了联系。对此,李瑞华是不是也失去信心放弃不管了呢?请读者读这样一封监狱长与罪犯儿子的通信。
李瑞华2003年10月24日的信———
“××:
你好!
已收到你的信,由于近期出差没能及时回复,该等急了吧?很抱歉。这段时间以来,我也常想起9月10日那个特殊的日子,常挂念你的身体境况和改造情况。从信中得知,发信时你都已经能走几十米了,现在一个月过去了,肯定又有新的进步,你在信中说再有两三个月就能自如走路,真是为你高兴啊。(引者注:罪犯由于思想上的悲观绝望,对自己身体实施自残,致使肌肉极度萎缩,一举手、一投足都很困难。)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你是个有勇气的大小伙子,你说过‘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是啊,不论过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跌倒了,咱爬起来,从现在起,相信自己,一定能把握好明天。‘浪子回头金不换’,看到你在信中流露出来的青春朝气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真是又激动又欣慰。听说你现在在继续锻炼恢复身体的同时,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文化补习班和生产劳动,你这么年轻,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今后回归社会,一定要凭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生活才对。明确奋斗方向,把刑期变学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同时,面对现实的改造生活,希望你能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及积极、踏实、认真的改造行动,遵守监规纪律,配合、服从管教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地从思想上、行动上各个方面有意识地约束自己,调整自己,塑造自己,既要勇于反思过去,还要敢于磨砺现在,更要乐于憧憬未来,愿你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上次你与你母亲见面的场景令人非常感动,可以看出你们母子的感情很深。见面至今,你母亲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身体也不错,我想,这都是你给她带来的福音。可以说,在女监,上至监狱领导,下至管教干警,对你母亲的改造生活是非常关怀的,因此,你尽可以放心,好好照顾自己就行了。同时,作为一个儿子,你要勇敢担起家庭的重任,在自己改造好的同时积极鼓励你的母亲,在改造中展开竞赛,争取与你母亲都早日回归社会,早日回家团聚开始新的生活!另外,我及时转达了你对你母亲所在分监区领导的问候,大家对你的进步都十分高兴。”
这哪里像监狱长给罪犯的信!我们感受到的分明是李瑞华慈母般的热情关怀。在这封信里,她没有简单地指责、讽刺、批评,而是从一点一滴处鼓励这个年轻人再重新起步。这封信寄托着殷切又实在的希望,真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句句字字润物细无声。难怪这个年轻的罪犯后来把监狱长李瑞华也视为自己的“母亲”。
在采访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李瑞华的两次哭泣。一次是提到她的母亲,一次是提到她的兄弟姐妹。
李瑞华的母亲现在已经进入古稀之年,早在50多岁的时候因中风偏瘫,长年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是她心中最为挂念的一件大事。她每次回家休息,总要帮助母亲做些事,比如翻身、打针和一口一口地喂饭。说到此处,她深为母亲的病痛心疼,眼圈渐渐润红起来,泪光在闪烁着。
李瑞华原来在延庆县工作的时候,她们兄弟姐妹5人轮流一人一周住在母亲身边照顾老人,如今做不到了。她深深地感觉到这是欠了母亲的情,也欠了兄弟姐妹的情,于是,愧疚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
李瑞华一边哭泣着,一边对我说:“我这个人就是爱掉眼泪。”
说完,她笑了,我也笑了。
在停顿当中,我突然感悟到李瑞华的胸怀真是有无限大。正像一位伟大诗人所说:“她痛饮了人生的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