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故居
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建筑面积116平方米,隶属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
历史沿革
李白烈士故居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虹口区的荷兰式联排花园别墅。
1987年5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1999年,李白烈士故居陈列改版、建筑修绥,完全恢复原貌。
2005年,再次修缮一新后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综述
李白烈士故居建筑面积116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建筑面积外墙底部为红色清水砖墙,上部为水泥拉毛,南立面变化较为丰富。李白烈士故居一、二层为展厅,序厅通过影视效果集中展示了陈列主题。三楼为场景复原,再现李白烈士生前战斗、生活的情景。
展厅
一楼二楼辟为烈士事迹陈列室,内容分三个部分:
一、投身革命洪流;二、战斗在敌人心脏;三、永不消逝的电波。
厅里置放着李白烈士全身塑像。在展室中有1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李白少年做工踩过的砑光石,送给妹妹的油灯等实物。
二楼展出了李白使用过部分电讯工具,亲手制作的木扶梯,四封烈士写给家人的亲笔信;36幅珍贵的史料照片。
三楼已按裘慧英(已故)的回忆恢复了当年居室原貌。居室中有李白使用过的大橱、五斗橱、沙发和装发报机用的皮箱、竹篓等实物。
建筑特色
李白烈士故居屋顶为荷兰式三折坡屋面,鹅卵石墙面,底层六边形凸出墙面,入口处有简洁中式雨蓬,以牛腿支撑,二、三层六边形凸出阳台,上饰铁铸栏杆。局部单幢建筑在转角处形成圆弧形平面,到部顶形成塔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2005年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馆藏文物
综述
李白烈士故居部分藏品来源于李白烈士家属的捐赠,另一部分是工作人员去李白家乡征集而来。李白烈士故居共展出藏品94件。展厅面积共计160平方米。
重要藏品
这是李白烈士家属从老家搜集得来,首次对外展出。这也是本报联合东视、东方网征集“战火中的家书”活动开始以来,征得的第一封家书。
抗日战争时期,李白曾多次写信回乡报平安。当时革命环境复杂,李白在沪建立了首个秘密电台,随时有生命危险。然而,在他的家书中,对此只字未提,留下的只有一个普通儿子对家人的牵挂。
尘封于老家60余年的这封信,是李白化名李静安写给父亲的。从依稀可辨的邮戳上可以看出,那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军对地下电台疯狂搜捕,上海局势十分紧张。据李白的儿子李恒胜介绍,当时李白刚刚出狱,公开身份是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李白在信中说,十分想念远在湖南浏阳的父母、兄妹,自己上海做小生意。
文化活动
李白烈士故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同时制作了流动版面到部队、学校、社区巡回展出。1998年,李白烈士故居又与周边的中、小学组成“李白中队”,培养学生志愿者。故居还免费为学生提供入团仪式的场地,为参观团体提供座谈会场所。故居名誉馆长李恒生(李白烈士的儿子)经常到各中、小学校,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工作人员都要组织“李白中队”的学生和志愿者,到龙华烈士陵园去举行祭扫活动,为李白烈士敬献鲜花。
所获荣誉
1985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李白烈士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李白烈士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3年4月,李白烈士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3月,李白烈士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
2022年9月,李白烈士故居修缮工程入选第三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推介名单”。
2023年11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批准为“全国机要密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国有文化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虹口区财政全额拨款。
人员编制、组成:设二名讲解员,人员编制隶属于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
观众接待:年约3000人次参观指南。
相关人物
李白烈士,宣统二年(1910年)生,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被派到上海搞秘密电台工作,和夫人裘慧英携子住在北屋三楼,共三间,计27平方米。党的地下秘密电台设置在小阁楼上。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9日正式发报时被捕,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7日被秘密杀害。
参观信息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
虹口足球场站-地铁3/8号线;公交18、21、47、52、139、167、597、854、863、939线 。
鲁迅公园;991 四川北路黄渡路;132、502、537、942、959线。
周二至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00。
免费参观。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8: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场馆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