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伊(1856—1912),又名传训,字一斋,
绥定府(今达州市)
大竹县观音镇人,中国近代民主
革命家。曾中秀才,号五经先生。
反清革命
李绍伊(1856—1912),字一斋,
绥定府大竹县观音镇人,幼年入私塾,弱冠成秀才。后就学于绥定府(今达州市)汉章书院,深受山长刘士治影响,对清朝腐败政治极为不满。曾对人日:“天下将大乱,英雄崛起草泽,吾辈生逢此时,应有所作为”。遂弃举子业,约同几位朋友向僧圆寂学习刀、枪、剑、戟及行阵步列之术——圆寂乃
白莲教一首领,事败后隐入佛门。
李绍伊据大寨坪,“视当时官吏蔑如也”。常与友人“举酒谈光复大计”。平时为人排难解忧,事无巨细,得其一言之解。故乡有不平事,不投诸官府而走告绍伊,故大寨坪秩序井然,商贾云集,四方辐辏,成为县中重镇。然官府则视之眼中钉。
时袍哥势盛,大竹龙头大爷毛氏弟兄,恣意扩充实力,时时侵掠乡民。李绍伊愤愤不平,为惩强扶弱,于1894年在大寨坪组织
孝义会。吸收贫苦农民参加,意谓自保。其宗旨为:“兴汉排满,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苛捐杂税,互相救难扶危。”因此深得农民拥护,加入者日众。
中国同盟会会员
张懋隆秘密潜往大寨坪,面会李绍伊,讲明时局,敦促联络力量,共同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李绍伊深受鼓舞,指天盟誓,决计以生命效忠
中国同盟会。后被人告密。绥定(达州市)知府来大竹查办,因无实据,批示:“毁寨住城,余不深究。”顺庆知府奉令复查,又改为“移住大竹城,寨仍保留”。
李绍伊进城后.往北门外开设“本立生”店铺,外是茶馆,内是栈房,暗设香堂,继续吸收入会者。
1906 年,大竹县籍的留日学生、同盟会员肖德明、陈凤石、张简廷、邹畏之、曾保森等人奉命回川,在大竹县建立同盟会组织,以“大竹书报社”为合法机关,发展成员,宣传革命。肖德明、邹畏之常与李绍伊接触,介绍
孙中山和同盟会的宗旨,并与之共商革命大计。是年,李绍伊加入了
同盟会。孝义会也就成为同盟会直接指挥的革命力量,大寨坪变成为同盟会在
川东的一个革命据点。熊克武等革命党人到此避难,李绍伊竭力掩护,并率孝义会群众武装抗击清吏的追捕。清吏指控李绍伊谋叛,川督数次派人查办,皆因查无实据,无法定罪,只好命李绍伊移住县城。他与革命党人密切接触,并经常阅读《
民报》、《
革命军》等进步刊物,深刻理解了
孙中山倡导革命的道理。
1908年
秦炳与
熊克武倡办民军,一同赴大竹会晤李绍伊,得与余敬臣、廖腾霄、罗汉生聚会于大寨坪,“谋先取广安为民军起义地”
1911年初,川东北孝义会弟兄已增至数万人。太平(今万源)、东乡(今宣汉)、达县、广安、梁山(今梁平)、渠县、新宁(今开江)、大竹县城乡均设有孝义会香堂。不少孝义会首领加入了同盟会。上大寨坪投靠的也日益增多。寨上商店林立,俨然市街,人称“太平场”。1911年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失败,熊克武等又重上大寨坪避难。
为壮大力量,李绍伊派唐子扬、王晓臣等人在各州县积极发展孝义会组织。至1911年川东北孝义会弟兄已增至数万人。不少孝义会首领加入了同盟会。上大寨坪投靠的也日益增多。寨上商店林立,俨然市街,人称“太平场”。 李绍伊将会员编制成队,50人左右为一哨,设哨长一人。大头领可以率领几个哨。军士头缠青长巾,留一端挽结悬于左耳门边,以为标志。无论头领、哨长、军士皆互称弟兄。李又亲自带领弟兄至巨富陈绍虞家,借银5万两购置武器。
9月中旬,李绍伊于大寨坪竖起义旗,发布声讨清廷檄文,提出“驱逐鞑虏,推翻专制政府,建立共和”等口号,正式宣告起义。义军制定了周密作战计划,拟先克大竹周围各县,巩固根据地,然后沿绥定北上巴州。再转战成都,进图全川。两月之内,先后攻克邻水、垫江、渠县、广安、岳池、新宁、梁山等十余州县。每到一处,便将县库金银没收,并打开监狱放出囚犯,颁发布告降低盐价,酒价。“所到之处,诛杀官吏,开仓济贫,打击劣绅,宣传革命,极受群众拥护”。
10月14日,李绍伊率义军占领大竹县城,自称“川东北统领”。李绍伊与县中革命党人协商,任命吕廷祯、邹畏之(同盟会员)分别担任大竹军政府正、副司令。之后,旋即带领2000余人,绕道梁山,指向绥定。路经沙河铺时,李绍伊亲自召开乡民大会,号召大家“驱逐鞑虏,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互相救难扶危”。部队到达绥定后,与东乡义军王维舟,绥定义军尹耀先汇合,将城团团围住,入夜,火光冲天,杀声震地,吓得知府、知县化装逃窜。次日,百姓打开城门迎接义军。
十二月三日,李绍伊派次子李康侯同达县副议长车耀先、孝义会唐雅南等率民军二千余人围攻绥定府城。六日,达县知县
广厚潜逃,绥定知府
杜本崇交出信印,绥定府宣布脱离清廷独立。孝义军占领绥定后,李绍伊派人分兵两路,一路取道渠县、营山、仪陇直扑巴州;一路先取江口,然后合围巴州。义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亲率孝义军千余人占领垫江县城,派陈英奇攻占邻水,派张广凤攻占广安,派余远光攻占岳池。尔后,麾军四面出击,两月内先后攻克大竹、邻水、垫江、渠县、广安、岳池、新宁、梁山等10余座县城。《川近代史》称:义军所到之处,诛杀官吏,开仓济贫,打击劣绅,宣传革命,深受群众拥护。再转战成都,进图全川。
不料,两月之后兵至巴州时,却误中知州张又式的假投降计,有几位首领在万寿宫宴会上被伏兵杀害。在上万名巡警、团勇的围攻下,孝义军牺牲惨重。
次年元月,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李绍伊遂令各路孝义军停止军事活动,并亲书一副对联于寨门两边石上:“人果同心,不两月推翻二百余年清政府,天真有意,未数日挽回一十八省汉山河”。(附
铁血十八星旗)
起义后
李绍伊举义后,大竹哥老会首领毛凤翱、欧攀桂、黄殿臣等也率哥老会众2000余人举义。1911年11月 28 日,欧、黄分别率部进攻渠县和大竹,是夜,大竹城破,知县孙嗣煌逃走,哥老会义军“长驱直入,焚毁东街盐店,声势汹汹,火光彻夜不绝”。富有之家多遭抢劫,“全城沸腾,望绍伊若云霓”。李军闻讯于次日赶赴大竹、渠县。两军凭城激战一夜,欧攀桂失利,黄殿臣在大竹遂成孤立,军心惶惶,李军乘势攻入大竹县城。黄殿臣在同盟会员邹畏之调解下,愿受李绍伊节制,战事方平。12 月 4 日,李绍伊以大竹举人吕廷桢为县知事,同盟会员邹畏之为副知事,人心稍定。嗣后,李绍伊又分兵攻岳池、达县、新宁、梁山等地。其军所至,势如破竹,惟陈英奇由仪陇进军巴中,轻信清吏投降,受骗遭伏,全军2000 余人惨死。李绍伊闻讯,怒不可遏,两遣精锐往巴中,终获大胜。
李绍伊率义军攻略川东十余州县,然“用兵只以驱逐清吏,其他皆任人自为”,对建立革命政权不甚重视,“故当时声势称极盛,实无统系法度之可言”。他坚持本县人治本县事,凡所占州县,政权均交当地人自治,致使独立后的政权多落入封建官绅之手。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李绍伊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他既不愿为官,也不愿率军赴成都,接受新政府的调遣,“以为大寨坪乃金城汤池,足以自固”乃率孝义会武装回守大寨坪。
惨遭杀害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李绍伊遂令各路孝义军停止军事活动。5月以后,
袁世凯心腹
胡景伊在四川掌握军政大权,李绍伊不愿被其利用。不久,胡景伊委龙铸人来竹任知事,李绍伊拒不承认,并当面呵斥龙铸人:“现成、渝两地是谁在掌权,握大权者又系谁公举的?”胡景伊接到情况报告后,决定用武力除掉李绍伊,并捏造罪名借以作为出兵理由。
6月底,胡景伊指派侯国治、黄金鳌等人率军赴竹,7月中旬,川军向大寨坪发起进攻,李绍伊指挥部队据险防守,击退敌人数次冲锋。不久,敌人传来信函,约请谈判。李绍伊思虑再三,乃决计下寨,众头领深知敌心叵测,苦苦劝阻。李绍伊慨然曰:“如能救寨上军民,我死何惧!”7月22日,李绍伊下寨。李修明、谢吉安等头领趁机率队突出重围。李绍伊进城后,敌人威逼利诱,但他坚决不从,不幸被捕。7月23日,李绍伊在大竹南外较场英勇就义。牺牲时,李绍伊仰天长笑,大声疾呼:“苍天啊,苍天,我李绍伊亦为万民计!”
1912年4月,胡景伊任重庆镇抚总长,阴结势力,“虑大竹为党人渊薮,后将梗己”,遂派第二师第七标标统侯国治率全标到大竹驻防。其时大竹哥老会嫉孝义会人多势强,二者常发生冲突,甚至酿成杀戮事件。胡景伊以此为借口,命侯国治消灭李绍伊这股武装,又命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川东宣慰使黄金鳌、川北宣慰使张澜分别率领军队和团队到大竹会同剿李。侯、熊等全力进攻大寨坪,激战数日,李绍伊部武器窳陋,兵力不足,连连失利。熊克武派人上山劝李绍伊下寨和谈。李绍伊以熊克武为昔日同志,故对熊的诚意不疑,又自信对革命有功无罪,为免生灵涂炭,遂于 7月 22 日下山赴会。侯国治秉承胡景伊之意,欲置李绍伊于死地,不顾熊克武的反对,将李绍伊拘捕。7月 23 日晨,侯国治将李绍伊押到大竹县城南门枪杀。大竹四乡农民闻耗,“家家烧纸设奠,痛哭流涕,如丧父母”。
孙中山建立了
中华民国时,李绍伊欣然命笔,在大寨坪聚义厅前书下一副
对联:“天真有意,未数日挽回一十八省汉山河;人果同心,不两月推翻二百余年清政府。”
据说,这幅对联当时还在会党中广为流传。当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后,李绍伊和他的战友并没因此而放弃。窃国大盗袁世凯上台后,他又在会党中发布反清伐袁檄文:“天下已大乱,污吏贪官彼多,民不能聊生,我辈当有以自处崛起!”于是,革命的大旗依然在大寨坪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