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生,男,1944年9月出生,江西鄱阳人。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
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中、日陶艺展评委,国际陶瓷网顾问。
人物简介
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与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1994年入编“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词典”;
1997年入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
2010年被大瓷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
1980年油画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荣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长期专研陶瓷艺术创作,首创高温颜色釉陶瓷人物画,在陶瓷艺术领域享有较高的声望,其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所喜爱,多次在美国、法国、新加坡、香港及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览。
艺术风格
李菊生受父亲的熏陶,他的瓷作博古论今,引经据典,意境高古,极富书卷味。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浩然正气,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既有儒家“柔”“和”的审美追求,又有道家“静”“淡”的意境;既有仙人老者的慈祥、古朴、宽厚,幼童的天真、活泼、顽皮,女性的温柔、妩媚、善良,又有文人的潇洒、哲人的智慧,佛的空灵。他笔下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活,
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李菊生侧重于突破现有的工艺美术价值观念,挖掘现代文化的深层构建,倾心于对社会、人生、历史和自然的体验,用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风画技。李菊生的陶瓷美术作品,构图气势恢宏,用笔潇洒豪放,汲取东方文化精髓,借鉴西方传统和现代美术技法,其风格力求古朴而新颖,雄劲而壮美,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李菊生注重陶瓷语言的锤炼,其陶瓷作品中的线条多吸收民间青花手法,落笔生动随意,加之其深厚的造型功底,行笔流畅而准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令人叹为观止。其形象在简约的笔画中极为传神。在陶瓷艺术迅速走俏市场的今天,李菊生的陶艺作品如一株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占尽风光,李菊生的作品以这种美丽的呈现,传达了作者在世风浮躁的环境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坚强人格。
李菊生的创作态度严谨,轻易不将作品卖出。更不会将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出售。因此其作品在市场流通数量不多。他更是在当代名家中极少数将教授,美协主席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头衔集为一身的大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当代名瓷中比较早地进入主要拍卖市场。他的市场知名度很高。因此,市场极为看好他的作品的升值潜力。
艺术成就
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载入中国文学法文月刊;《神农尝百草》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载人《中国新文艺大系》;《秋风送爽》被审定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陈列,并被载入《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陶瓷卷)》;《沸腾的山寨》、《人与瓷》荣获第九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秋韵》荣获第十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1993年、1994年、1995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上海、台中市举办个人陶艺展,2002年、2003年分别在新加坡、香港举办个人陶艺展。199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1998年作品《秋声》、《唐人马球图》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00年任《景德镇陶瓷全集》编委,2001年出版《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2002年著书《当代景德镇陶瓷作品集―李菊生作品选》, 200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10年出版荣宝斋画集《李菊生陶瓷艺术》; 2002年编著《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1996年主编《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鉴赏》,2003年主编《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2013年8月24日,他的作品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博物馆展出,受到了大批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在中国当代陶瓷拍卖中,李菊生的作品全场瞩目的焦点,从中国嘉德2008年春开始到现当代大师瓷拍卖专场至今,李菊生的高温颜色釉作品先后有九件作品拍出高价,其中《观棋不语真君子》以190万的成交;《读书郎》145成交;《豆蔻年华》123成交;《关云长夜读春秋》更是创下201.6万元的高价。
艺术创新
李菊生被陶瓷艺术界多肯定,不仅仅是他创作的典型风格外,更重要的是他在陶瓷界首创的“高温颜色釉装饰工艺”,在艺术陶瓷的发展历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李菊生就投入到了对高温颜色釉新技术的研发创作应用中。二十年来,他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技术的改良完善,一直不停地在积累和进行创新的尝试。由于失败率极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使五彩斑斓的高温颜色釉装饰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大众,他不惜将不完美的试制作品砸碎,变为一堆堆五颜六色的瓦砾。这种技术大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语汇和表现手段,使艺术陶瓷的装饰效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陶瓷理解
李菊生认为:搞陶瓷的人,有搞现代陶艺的,有搞传统陶瓷的,有在传统陶瓷基础上创新的。有人立足于现代陶艺,从西方人那里吸收一点营养;有人从传统里面来吸收营养来发展自己;更有大批的人,用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手段,在陶瓷上发挥个性,这是景德镇陶瓷的主流。外人看景德镇陶瓷,好像面貌不是很清晰,个性不是很强,但是仔细地进入到里面,细细品味,还是有不同的味道。否定用现代的中国绘画、西方绘画运用于陶瓷的观点,我觉得不可取。另外,用西方陶艺来装饰景德镇的陶瓷,有待商榷。不是所有方法都能在景德镇瓷器上表现的。景德镇的瓷器叫做“假玉器”,其有玉的质地和品格,细腻、儒雅、文秀。如果用现代陶艺的方法装饰景德镇的釉彩,有点不伦不类。中国画坛上,对景德镇艺术批评得很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看到了地摊文化,而否定了景德镇的精英文化。景德镇很多艺术家都用自己的形式,来阐明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美的崇拜,对社会、对才情、对财富的表示。所以外面的人对我们怎么说,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在香港说过:“景德镇的瓷器,未来引领艺术收藏潮流的日子为期不远。”因为陶瓷是火的结品,它里面凝聚了所有的美。它“与地球同在”的这种强度的材质,也是其它任何材质所不能媲替的。瓷器的价格和字画的价格落差太大了,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就像自由落体一样加快价格的升值。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