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夫(1901~1937)朝鲜咸镜南道人,原名韩伟鉴。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党内化名李铁夫,对外化名杨先生。1914年,进入朝鲜爱国主义者创办的五星中学。当时学校的爱国反日情绪浓厚,在开展学生活动中他成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在1919年3月的朝鲜全国反日大游行中,他作为青年学生独立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与日本警察英勇斗争。被通缉和搜捕,他流亡上海。1920年赴日,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其间大量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组织了共产主义研究会并积极参加学生斗争。 1924年,回到朝鲜后,参与创建朝鲜共产党,1926年当选为朝鲜共产党第一届中央委员。由于叛徒出卖,朝鲜共产党遭受较大破坏,1928年2月再次流亡上海。秋天,共产国际宣布朝鲜共产党解散,李铁夫在河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属于顺直省委。1931年秋,担任党的外围组织——北平反帝同盟的党团书记,刻苦学习汉语。1932年底被任命为河北省委宣传部长。他和夫人张秀岩领导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和天津各界救国会等抗日救亡的群众团体。一二·九运动中,李铁夫等人组织领导参加了天津爱国学生一二· 一八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和抗日救亡大会,创办了《华北烽火》《天津妇女》《民众抗日救国报》等刊物。1936年,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兼天津市委书记。1937年5月,前往延安参加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中央考虑李铁夫身患肺病,准备让他留在陕甘宁西北局边工作边治病。他不幸染上伤寒,1937年7月10日病逝,年仅36岁。
人物生平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化名金元镐、胡国明、韩国李、云岗等。在党内化名李铁夫,因秘密工作需要对外化名杨先生。他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毛泽东曾称赞他“是英雄、有豪气!” 1901年出生在朝鲜东北部咸镜南道洪原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积极投入到国内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立志为民族解放献身。在参加反对日本残暴统治的爱国学生运动时期,他坚毅、果敢、有主见,表现出了很高的组织才能。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三一”独立运动。在全国反日大示威的群众游行集会现场,李铁夫作为朝鲜学生独立运动总指挥部的负责人之一,慷慨激昂地宣读了由代表们联合署名的《独立宣言》。日本警察署对这位学生领袖恨之入骨,四处通缉他。4月间,他辗转流亡到中国,与中朝革命斗士们共同战斗。在上海,他担任《新大韩新闻社》编辑。当时,正值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宣告成立,这也使李铁夫看到了奋斗方向。1920年,他化名秘密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京都帝国大学医科和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研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4年后重返朝鲜,以《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记者、编辑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创建朝鲜共产党的活动。期间他加入了朝鲜马列主义同盟,并于1926年春天在朝鲜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坏,他也再次遭到通缉。经共产国际介绍,李铁夫再度流亡中国,不久就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李铁夫接受中共的指派,赴北平工作,出任党的外围组织——北平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党团书记,从此开始了在中共地方重要领导岗位上长达6年的曲折任职经历。1932年9月后,李铁夫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任职期间,他十分重视提高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认为当时党内热心工作的同志不少,但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还需提高。因此他主张,党的队伍要精干化,要加强理论修养。他曾说:“河北省委要是有十几个像样的、懂得马列主义的人,就能使河北省的斗争形势出现一个新局面。”在对待别人的错误时,他采取了非常慎重和客观的态度。1933年,中共河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是年5月18日,李铁夫在北平秘密出席反帝大同盟党团会议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往南京监狱。同年7月15日,经党组织和朝鲜同志营救,李铁夫获得保释出狱。
1934年初,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楼附近的朱家胡同(今解放北路与曲阜道交口处)内一家裁缝铺的楼上,住进了一位汉语发音不太准、对外公开姓“杨”的“福建人”。这个戴着深度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人,就是李铁夫。原来,他的党籍恢复后,党组织派他化装来津工作。他先栖身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附近的26号路(今开封道)沿街3号的吴砚农家中,后来住到小白楼这处秘密的党的活动据点。这时,他的身边还有一位自称南开中学语文教员的年轻女士与他形影相随。他们经常手挽手外出,俨然一对恩爱夫妻。
原来,这是组织上为给李铁夫来津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而做的巧妙安排。这位年轻女士真名叫张秀岩(1895~1968),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刚刚从北平调到中共天津市委机关工作,任天津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张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的地下斗争经历,曾任北平文化界左翼联盟党团书记、北平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
李、张二人原是为了革命工作而假扮夫妻,但他们之间在革命工作中长期在一起,逐渐建立起了真挚的感情。
李铁夫的原配早年病逝,张秀岩则一直独身。当年年底,经党组织批准,他们正式结为伴侣。张秀岩先后在国民党当局天津市统税局和北宁铁路局找到了差事,以微薄收入维持这个特殊家庭的简朴生活。李铁夫则承担起家务活。平日有暇丈夫教妻子日语、妻子则帮丈夫整理读书笔记和文章素材。李铁夫和夫人张秀岩在工作中注重组织引导群众,开辟新的工作领域,进行抗日统战工作,领导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和天津各界救国会等抗日救亡的群众团体。一二·九运动中,李铁夫等人组织领导参加了天津爱国学生一二· 一八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和抗日救亡大会,为推动反帝爱国起了积极作用。他们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先后创办了《华北烽火》《天津妇女》《民众抗日救国报》等刊物,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并从国外报刊上选择红军长征的消息翻译刊发。他还组织青年学生,给他们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思想觉悟。他们省吃俭用,资助党内其他同志,曾为了给刚营救出来的党员买衣服,当了仅有的大衣。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党组织的某些负责人不顾困难处境,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经中央代表推动,错误地提出“开展游击运动,创造北方苏区,建立红军”等口号,一味要求采取正面斗争行动,公开搞飞行集会,盲目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致使党组织和群众斗争屡被破坏,很多党员被捕牺牲,损失严重。
李铁夫对此深感痛心。他坚守党在白区的工作纪律,坚持党的原则。他从党的利益出发,秉笔直书,在冷静思索的基础上对局势进行了客观估计和分析。从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他相继撰写了《关于党内问题的几个意见》、《关于目前整顿组织的几个意见》、《关于官僚主义的严重性》、《“左”倾机会主义的反动性》、《党内斗争和自我批评》、《转变基础和反关门主义的问题》、《反帝运动不开展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文章和意见书。
李铁夫连续八次上书中共河北临时省委,要求改变斗争策略,还把部分文章投到党的北方刊物《火线》上。他的意见得到河北临时省委部分领导成员的赞同。但是,中央驻北方的某些代表却火冒三丈,视其为严重政治问题,予以严厉批判。1934年3月30日,临时中央发出《致北方代表及河北省委的信》,要求对李铁夫给以“最后严重警告,停止其一切领导工作”,并要求“在河北党内开展极残酷的斗争”,对于支持李铁夫观点的同志进行严肃处理。随后,河北临时省委作出《关于反对右倾取消主义的决议》。一场反对所谓的“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的批判斗争,大规模地开展起来。5月,李铁夫被错误地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失去组织联系和工作条件。
当时,李铁夫正在全身心投入到抗战救亡宣传工作中,他参与吉鸿昌举办的抗日武装力量培训班的讲课,还挤出生活费帮助办刊物。“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铁夫通过联系的青年学生,参与组织领导了天津学生“一二·一八”大游行。他还组织部分进步青年成立了一个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常在河东旧俄国公园内活动。
但是,每当他们把群众组织起来时,省委某些负责人便派人来干涉,把他负责的任务接过去,另派他人领导,并对他予以警告。尽管不被信任、受排挤,但李铁夫和张秀岩并不失望,一次次继续开辟新领域,努力排除阻力建立新关系。他们始终坚定不移,无愧于党的事业。
1934年8月起,中共河北省委陆续从北平迁到天津。对“铁夫路线”的“无情打击”和“残酷斗争”以天津为主阵地,竟然持续了一年多。1936年3月初,中共天津市委重建。张秀岩担任市委妇女部长。同年春天,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纠正“左”倾错误。李铁夫和张秀岩也作为天津市委成员参加了天津市委日常工作。5月,日本帝国主义增兵华北。李铁夫及时向市委书记林枫建议,揭露日本侵略者妄图消灭中国的阴谋,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按照刘少奇的部署,市委决定组织广大爱国学生再次游行。在游行前夕,李铁夫深入到法商学院、北洋工学院找党员和“民先”骨干具体安排行动方案。由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天津“五·二八”大游行获得成功。不久后,刘少奇代表北方局充分肯定了李铁夫的主张和他对党作出的贡献,纠正了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辞,并召集会议,决定恢复李铁夫与党的联系,并任命他为河北省委委员兼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秀岩同时被任命为市委副秘书长。所谓的反“铁夫路线”的斗争也基本得到遏制。
李铁夫主持市委工作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展党员和基层支部工作,不断培植革命力量,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党在天津工作的新局面。他帮助法商学院、南开大学筹建起党支部,还建起“民众救国会”、“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市委还组织广大群众有效地反对日货走私。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又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
1937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李铁夫作为白区工作代表奔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全国党的白区工作会议。会上他两次发言,批评白区工作中的错误,得到毛泽东称赞,“有两种人,一种是夸夸其谈,这是主观主义的胡说。另一种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顾及时间、地点与条件,这是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刘少奇、李铁夫还有许多同志是后者的代表”。 在白区工作会议上,中央彻底结束了王明在白区工作中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毛泽东与他促膝谈心时,为他和张秀岩“受了打击,受了冤屈”而鸣不平。由于他长期在白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积劳成疾,身染肺结核,党中央留他在陕甘宁西北局边工作、边休养。7月10日,在延安桥儿沟休养所,李铁夫因突患伤寒而告不治。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永远安息在延安清凉山上。党中央还专为李铁夫立碑,碑文是: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李铁夫同志之墓。李铁夫曾担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和中共河北省委主要负责人,在当年来华的各国革命者中,他在中共党组织中担任的领导职务是很高的。他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毛泽东曾称赞他“是英雄、有豪气!”新版《辞海》中还新收有他的生平条目。《新中华报》刊登了他的生平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