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1958年生,女,河北省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人物经历
1978年2月-1982年2月,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4年12月,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4年12月-1986年2月,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
1986年2月-198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3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专长
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中日近代文化比较与交流。
主要论著
著作
1、《先觉者的悲剧──洋务知识分子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年。
2、《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清代全史》第七卷(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4、《中国现代化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论文
1、李鸿章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南开史学》1983年第2期。
2、天津洋务运动与甲午中日战争 《天津史志》1986年第1期。
3、晚清同文三馆对人材的培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4、洋务事业中第一代新式知识人才群的形成 《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
5、洋务知识分子:社会孤立性及其历史命运 《知识分子》1989年第1期。
6、论洋务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 《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7、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 《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成都出版社1992年。
8、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3期转载。
9、一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商人传统《光明日报》1994年8月15日。
10、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 《东方》1994年第6期。
11、十九世纪中叶上海租界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 《学术月刊》1995年第3期。
12、中日民间伦理与近代化之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6期。收入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3、中日前近代民间学问观之比较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人文科学》第2号(1997年3月)。
14、徐寿、徐建寅父子所代表的科学传统 《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15、略论晚清时期社会转型与民间伦理 《光明日报》1999年4月9日。
16、文化的选择性与文化融合 《思想战线》1999年第6期。
17、晚清对西学的两种误读 《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收入《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1990-2001年)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2002年。
18、晚清士人趋利之风与立身观念的演变 收入唐力行主编《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论文集)黄山书社1999年10月。
19、晚清士风与义利观念的变动 《河北学刊》2000年第1期。
20、维新运动前士人立身观念的演变 收入王晓秋主编《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1、新中国五十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日本学术刊物《近邻》2000年12月号。
22、90年代知识状况简论 《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2期。
23、从“杨月楼案”看晚清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4、晚清士人趋利之风与观念的演变 收入薛君度、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5、中日前近代民间学问观的差异——兼论中日引进西学的不同态度 《南开学报》2002年第1期。
26、家庭夫妇伦理近代变迁的民间基础 《福建论坛》2002年5期。
27、上海社会生活史的典型意义 《史林》2002年4期。
28、关注民众观念世界 《光明日报》2003年1月14日
29、重建现代伦理,兼谈诵读工程 《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21日。
30、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31、The Rise of Socio-Cultural History in China. BERLINER CHINA-HEFTE 24 Mai 2003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与历史》2003年)。
32、公私领域及私观念的近代演变——以晚清上海为例 收入刘泽华主编论文集《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传统伦理与家庭伦理的现代化 《儒学研究》论文专辑,山东《中国儒学年鉴》社2003年。
34、从生活方式看上海的观念形成 《社会科学报》(上海社会科学院)2004年2月19日。
35、梁启超论新民德与国民生计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36、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 《史学月刊》2004年5期。
37、生活方式与近代伦理变迁 唐力行主编:《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04年。
38、从晚清上海看女性家庭角色的近代变迁,张国刚主编:《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三联书店2004年4月。
39、增长与公平:梁启超与孙中山社会经济理念之比较,曾一士编:《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编印,2004年9月。
40、洋布衣在晚清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
41、民国时期留学生爱国感情的生活基础《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2、黄遵宪——近代杰出的爱国者 《光明日报》2005年4月19日。
43、《浮生六记》与“五四”文化人的三种解读, 《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10日。
学术评论等
1、社会文化史:一门新兴学科 《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1期。
2、学术的趋向:世界性 《读书》1993年第9期。
3、50-60年代大陆与台湾经济变动中的民众伦理(与台湾高辉合写) 《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12期。
4、“国学热”该热在哪里? 《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6期。
5、中国哲学的二十一世纪原理 香港《明报月刊》1997年第6期。
6、揭示多元世界中的中国原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7、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评介 《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8、海洋亚洲:网络化的地域史 《读书》2002年7期。
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文化史研究室简介 台湾《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6期(2003年12月)。
10、一百一十年前的较量,《社会科学报》2004年12月23日。
11、再造东亚史学,《读书》2005年4期(与韩国白永瑞合写)。
出版图书
学术活动
1993年4月 赴日本东京、京都等地访问一个月。
1995年12月-1996年12月 日本东京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9年11月 应邀赴韩国参加“东亚历史研究会”年会。
2000年1月-2001年1月 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0年3月 应邀赴香港、澳门大学访问。
2002年2月-4月 赴法国里昂东亚学院客座研究两个月。
2004年11月,应邀赴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短期访问。
2005年5月-6月,应邀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讲学40天。
获奖情况
(1)论文《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载《社会学研究》1993年6期,《新华 文摘》1994年3期转载)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
(2)著作《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与第二、三卷一起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3)论文《晚清对西学的两种误读》(载《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2002年被评为《江苏社会科学》十年来优秀论文奖。
(4)专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获奖:2004年12月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第18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01-2002年度);天津市第七届(2001-2002年度)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2001-2002年度科研成果优秀奖。
(5)《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丛书”同获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2011年3月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承担课题
(1)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耿云志、刘志琴主持“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子课题“近代中国人生活方式与文化转型”。(2000年-2006年)
(2)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近代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2003年-2007年)
(3)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农村社会文化的近代转型”(2005年-2008年)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8 11:5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专长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