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地质专家
李阳,1958年10月26日出生于山东东平,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8年10月26日,李阳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读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89年12月,在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孤岛采油厂工作,先后担任地质所开发室主任、地质队长。
1988年10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0年1月—1994年4月,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采油厂工作,担任地质所所长。
1994年5月—1997年5月,在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开发公司工作。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地质系海洋地质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7年6月—2000年1月,担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开发部主任。
1998年3月—2000年5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0年2月—2002年11月,担任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1年3月—2003年4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中石化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担任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1月—2010年7月,担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阳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致力于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了“分隔控油”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创建了以油藏地球物理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核心的高含水油田稳产技术。进入21世纪后,作为两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展了超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及提高采收率研究工作,揭示了自由流—渗流耦合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超深层缝洞储集体识别与建模、数模方法,研究注水开发关键技术,为此类油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李阳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56篇。
李阳先后担任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副总师,国家“973”项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研究”首席科学家。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李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
人才培养
对于石油行业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李阳认为,第一应该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储备;第二是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是要有融入现场的能力,因为数据都在现场。
2014年6月26日,李阳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在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话时与学生分享: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一个是:保持热情和积极的精神状态;第二个是,保持有效的学习习惯;第三个是,在事业上保持一颗恒心。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李阳为中国东部原油持续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李阳在陆相断陷湖盆滚动勘探开发、浅海油田和老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水平井技术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为促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5: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