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与不材
庄子创作的文言文
《材与不材》是一篇文言文作品,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原文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译文
庄子漫步在山林之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的人停在它旁边而不砍伐它。(庄子)问伐木的人(不砍伐这棵树的)是什么原因,(回答)说:“(因为它)没有可以用的地方。”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过完它的自然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住在老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命童仆杀大雁做菜。童仆问道:“有一只会叫,有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里那棵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度完它的自然一生;如今主人的这只雁,因为不材而送了命。(那么在材与不材之间)先生将站在哪一方?”庄子笑着说:“我将站在那成材和不成材的中间。材与不材之间,似材又不似材,所以未免乎累。但是如果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没有赞誉没有诋毁,一会儿像龙一样腾飞,一会儿像蛇一样蛰伏,与时俱化,而不愿专于某一方面;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以‘和’为度量,浮游于万物始生的地方,使用外物而不役于外物,这样又怎么能为有所得而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法则。如果用万物之情像人伦变化的规律,就不一样了。事物合于一则会分崩离析,成为材则会毁灭,廉洁则会被挫伤,处于尊位则会受人议论,求有为而为则会受到损伤,贤能则会被暗伤,无用则会被欺辱,这样又怎么才能有一定的状态呢!悲哀啊!弟子如果真正要实现志向,只有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道(道德)!(注:道:无,物之所以生;德:得,人之所自得)”
参考资料
材与不材之间.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6 12:10
目录
概述
原文
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