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夷
中国隐士
杜夷(258-323),字行齐,晋时庐江灊(潜)人,学问渊博,是位隐士,著书甚多。按年号推算,杜夷生于三国魏甘露三年,卒于晋明帝太宁元年,享年六十六岁,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共三个时期。怀帝时举方正,著《杜氏幽求新书》二十篇。去世后,晋明帝(323—325年)追赠他为大鸿胪
人物生平
杜夷少年时恬静淡泊,操尚贞纯朴素,生活很贫困,不经营家产,博览经史百家,算术历法图纬尽悉研究。他寄居在汝颖之间,十年裹足不出户。四十多岁时,才回到家乡,闭门教书,有上千学生。
家世情况
杜夷家族世代以儒学着称,是郡里的大族。
哥哥杜崧,字行高,也有志节。晋惠帝时,世俗多浅薄虚伪,杜崧撰着《任子春秋》来批评。
弟弟杜援,官职做到高平相。杜援的儿子杜潜,是右卫将军。
杜夷有子杜曼,晋明帝时任苍梧(今属广西)太守;次子杜缓,被晋成帝(326--342年)拜为高平王的丞相。杜缓之子杜潜,东晋时累升官至右卫大将军。
晋书
[晋]杜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惠帝时三察孝廉,州命别驾,永嘉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公举贤良方正,刺史王敦以贺循为贤良,夷为方正,乃上疏曰:“臣闻有唐畴咨,元凯时登;汉武钦贤,俊彦响应,故能允协时雍,敷崇盛化。伏见太孙舍人会稽贺循、处士卢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通,才经王务。循宰二县,皆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著。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考盘空谷,肥遁匿迹。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承对册问,必有忠谠良谟,弘益政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夷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馥败,夷归旧居,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卢江郡曰:“昔魏文侯轼干木之闾,齐相曹参尊崇盖公,皆所以优贤表德,敦励末俗。征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寻以胡寇,又移渡江,王导遣吏周赡之。元帝为丞相,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义莫能攸正,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常欲诣夷,夷陈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恒就夷谘访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诏曰:“先王之道将坠于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刘、杨。搢绅之徒景仰轨训,岂得高退,而朕靡所取则焉!”太宁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鸿胪,谥曰贞子。夷临终,遗命子晏曰:“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异也。”夷所著《杜氏幽求新书》二十篇行于世。
晏仕至苍梧太守。夷兄弟三人。兄崧,字行高,亦有志节。惠帝时,俗多浮伪,著《任子春秋》以刺之。弟援,高平相。援子潜,右卫将军。
著作
国翰《自序》略曰:《杜氏幽求新书》一卷,晋杜夷撰。夷,《晋书》有传。何法盛称其“秉操真素,故以幽求子自号。”其书《隋志》有《杜氏幽求新书》二十卷。《唐志》作《杜氏幽求子》三十卷。原书久佚。《北堂书抄》、《文选注》、《太平御览》引之。又《三国·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七条,皆纪畿及子理与恕言行,当是夷称述其先德之美。引者不称《幽求》,省文也。又《御览》引《杜子新语》一则,“新语”盖“新书”之误。并据辑录。又谓:“齐宣见屠牵羊,哀其无罪,以豕代之。”盖用《孟子》齐宣王以羊易牛事而误。究心道术,故与儒书不能无舛驳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2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世情况
晋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