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峰(Du Jiangfeng),男,汉族,1969年生于江苏无锡,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人物经历
1969年,杜江峰生于江苏无锡。
1985年至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和近代物理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留校任教。
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4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至2007年,任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玛丽居里研究员。
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2年至2018年,先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
2013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国际学院院长(兼),苏州高等研究院院长(兼)等职。
2018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2年12月,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职务任免
2023年4月,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杜江峰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杜江峰创新发展了自旋量子调控及动力学解耦等量子物理实验技术,结合系列高性能磁共振实验装备的成功研制,将磁共振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量子物理应用于精密测量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2024年11月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荣星等人基于固态单自旋量子体系,对量子系统中的最大可提取功开展了系统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通过提升量子系统的相干,可以有效提升量子态中的最大可提取功。该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截至2020年5月,杜江峰在包括Science(3篇)、Nature(2篇)、Nature子刊(13篇)、Phys. Rev. Lett. (34篇)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他引5200余次。
杜江峰应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和化学学会、亚太顺磁共振学会等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截至2020年5月,杜江峰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人才培养
享受科研的过程,是杜江峰坚守的理念。杜江峰认为:对科研的“享受”过程,还在于不束缚大家的思维,给人“天马行空”的空间;在他的实验室里,有20%的空间留给个人去“天马行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事件
2024年12月,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以原单位中国科技大学的身份署名发表论文一事引起网民关注讨论。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以来,杜江峰院士曾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的单位署名在《自然-光子学》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文。杜江峰对此有公开回应:“我到浙大来是当校长,不是来科研的”“我不能把中科大的研究变成浙大的研究,我也不能把中科大的项目弄到这儿来变成浙大的项目”。
人物评价
杜江峰是国际上自旋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实验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评)
他(杜江峰)带领着一个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迈出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