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出发,沿河滨公路北行约一小时,就到了“诗圣”
杜甫曾客居近两年的杜甫草堂。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住了五年,便东下荆州,与弟弟杜观、从第杜位相会,行至云阳病居了一个冬季,行至夔州又没有了盘缠,只好在西壤河畔的一间茅屋住下,后来人为了纪念他,把西壤河改为“浣花溪”,杜甫住过的茅屋称为“草堂”,杜甫在夔州两年写下四百余首诗,占现存杜诗的七分之二以上,夔州也被中外游人称为“诗城”。
杜甫草堂唯一的遗址,便是一块残碑和一棵柚树。
奉节的柚子个大、水多、色白、肉脆、气香、味甜,据说就是沾了杜甫的灵气,久负盛名的“夔柚 ”良种也就是从他那儿传来的。
从
杜诗中可知,他在夔州客居时曾管理过枣树,迁到另一个地方去短居时,将原来住的房子让给了别人。邻居中有个寡妇,时常怀着恐惧心理去打杜甫院子里的枣子,杜甫从不加干涉。新主人则不然,一住进去就着手筑篱笆,以防“盗贼”。杜甫很不赞成新主人这样做,特意写了一首诗劝他:“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鲜明体现了杜甫“政治诗”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