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复镇位于宜宾市南部、高县北部,与叙州区赵场街道、横江镇接壤,由原来复镇、双河乡、潆溪乡及大窝镇、月江镇部分村组建而成,幅员面积172.74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24个行政村217个村(居)小组,其中一类村3个、二类村6个、三类村15个。户籍人口6.3万人,常住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田3.5万亩,地5万亩),林地面积7.8万亩,有来复国有林场1个,森林覆盖率47.7%,有大雁岭国家级AAAA景区1个。有优质茶园面积2.8万亩,茶叶综合产值14.7亿元,桑园面积2.3万亩,鲜茧综合产值0.3亿元,有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工业企业总数4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5亿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2.3亿元。来复镇是四川省天府旅游名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宜宾市中心镇,先后荣获宜宾市党建示范先进集体、宜宾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建置沿革
秦朝驻兵设来复铺驻。
宋政和二年(1112年),设来附县,属祥州。
宋宣和三年(1121年),州废。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属三甲永宁乡和二甲安定乡、四甲古祥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来复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第二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设第一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裁区。
1950年1月,属第二区。
1951年2月,辖安宁、民兴等乡。
1952年5月,黄沙、明朗、太元等划归第六区。
1955年4月,撤第六区;同年11月,更名来复区。
1956年2月,撤区并乡。
1959年,庆符县并入高县。
1966年10月,划归大窝公社。
1978年3月,撤区并社。
1984年,公社改来复乡。
1992年9月,乡改来复镇。
2019年8月,撤销双河乡、潆溪乡和大窝镇,将原双河乡、原潆溪乡和原大窝镇石坝村、龙咀村、百花村、大滩村、陈垇村、新南村、土地村、燕子村、大屋村、天台社区1组和2组以及月江镇安全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来复镇管辖。
2020年8月,撤销来复镇水洞坎社区、来复镇同心社区,合并设立来复镇同心社区,办公地点在同心社区党群活动中心。
行政区划
来复镇辖太平村、新农村、崇新村、燕子村、大屋村、新南村、百花村、永宁村、金村村、运动村、明朗村、天凤村、青㭎村、石梯村、响石村、柏香村、大山村、滚沱村、新华村、文和村、龙咀村、高凤村、陈垇村、通书村等24个行政村及同心社区、天台社区、宜庆社区等3个社区,来复镇人民政府驻同心街19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来复镇西南高、东北低,属低山丘陵区,从南向北纵向分布,地势海拔高度280~953.4米之间,大部分区域皆是低山丘陵地貌。
气候
来复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冷空气活动频繁,雨量较少,春末夏初常有冰雹;夏季炎热,日照充足,降雨高度集中,强度大,多辖旱、伏旱、大风和冰雹天气;秋季气温下降快,多绵雨,日照剧减;冬季较暖,光照少,少雨雪而干燥。
水文
南广河横贯来复镇南北,自新滩河口入境途经石梯村、青㭎村、天凤村、明朗村、同心社区、运动村、太平村、响石村、陈垇村、百花村、天台社区、 新南村、大屋村等13个村(社区)。建有水电站1个,提灌站7个,小型水库3座,山坪塘387口。
自然灾害
来复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洪水等。截至2023年末,有1个地质灾害点,33个山洪灾害危险区(涉及10个村社区,均为低风险)。
自然资源
秀美的南广河蜿蜒过境40余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7.78%,万亩生态茶园更是家喻户晓的“早白尖”“川红工夫”茶的产业基地,有天然氧吧鸡爪山、峨眉姊妹峰小峨山及荔枝湖、柏杨湖等水体资源。盛产上好建筑材料青石石材,石灰岩、仙人泥等矿产储量也相当丰富,是川南资源富集配套区域之一。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来复镇总户数19814户,总人口64043人,其中农业人口59325人,常驻人口42231 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来复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88亿元,增长6.31%,第一产业增加值3.92亿元、同比增长11.15%,第二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同比增长4.82%,第三产业增加值8.49亿元、同比增长5.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增加值6.15亿元。来复镇三产结构比例为18.75:40.56:40.69。
农业
来复镇产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属典型的农业镇。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61元,同比增长6.4%。来复镇永久基本农田5.98万亩,现有耕地量8.55万亩。202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5万亩,粮食产量3.76万吨;茶园面积2.8万亩,干茶产量1222吨,综合产值17.7375亿元,建成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6000亩;蚕桑面积2.3万亩,产茧1341吨,产值1.8亿元;生猪出栏5.66万头。
工业
来复镇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以茶叶、腌腊制品为主)、酒业(蜀酒酒业)、矿山开采和矿产品加工、建材(商砼站、机砖厂)等为主,2022年来复镇工业总产出12.267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11家。
文旅
来复镇已成功创建大雁岭国家级AAAA景区、果城花乡国家级AA景区,共有23家农家乐,2023年游客达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来复镇2所中学(其中一所含高中),在校学生共3777人(其中高中在校生2007人)、小学4所,在校学生共2886人,幼儿园5所(含2所私立幼儿园),在园幼儿共1034人(其中私立幼儿园在园339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来复镇有科技人才1144人。坚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普及方面推进科普工作,在宣传中结合生产建设实际和群众需求,充分运用讲座、广播、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着力提升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文体事业
截至2023年末,来复镇有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场地27个,标准篮球场10个,足球场1个。近年来,来复镇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医疗事业
截至2023年末,来复镇卫生院共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4人、注册护士数51人、公共卫生人员数17人。药师(药士)数7人,全科医生数11人,床位167张,有28个村卫生室。
社会保障
城乡医疗救助:2023年,来复镇城乡医疗救助4235人次,放医疗救助金117.8138万元,一站式救助金89.3380万元。
社会救济:2023年,来复镇共有五保户434人,其中集中供养79人,分散供养355人。
贫困户临时救济:2023年,来复镇发放专项救济费(春荒补助金)1.16万元。
城乡低保:2023年,来复镇共发放农村低保金646.8377万元,城镇低保45.5861万元。
敬老院建设:截至2023年末,来复镇共有来复、大窝、双河3个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9名。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2023年,来复镇向137名城乡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全年发放80-89岁老人高龄补助金37.1425万元,9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助金23.04万元。
邮政电信
通讯网络覆盖率100%,镇域内各类快递网点均有设置,网上购物十分便捷。
基础设施
近年来,来复镇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大力发展民用天然气,来复镇清洁能源普及率95.1%,天然气覆盖率70%,建有沼气池1604口。村民普遍使用饮水机、电水壶,做饭用沼气、天然气或电饭煲、电磁炉,清洁能源使用普遍。
2024年,来复镇自来水用户4400户,日供水3000立方米。近年来,来复镇通过打机井及建水窖、蓄水池、集中人饮工程等方式,全面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截止2023年末,四川能投高县电力有限公司来复镇片区供电所辖区用电户数20865户,供电量为433.44万,受电量为401.9万。
来复镇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林业物种丰富,多为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柏木等。来复镇森林覆盖率达47.78%。
交通运输
叙高路(原S206)、宜庆路、宜彝高速穿境而过,处于宜彝、宜威、宜宾绕城高速、渝昆高铁的核心位置,宜彝高速设有进出口互通,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历史文化
来复镇,历来是秦五尺道的重要通道,“来复”一词最早载于秦朝史籍,时设“来复铺,驻官兵4人”,是来复悠久历史的起源。这里是自古叙州(今宜宾市)出发沿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往南的五尺道与南广河的第一个交会点。来复镇历史文化厚重,高县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祥州(治今庆符镇),置庆符、来附(治今来复)二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祥州,来复县并入庆符县,距今1000多年。境内五尺古道尚存,秦风汉韵,遗址保留至今,据清嘉庆年间《庆符县志》载:来复五尺道上的来复上渡口曾有一石牌坊,上刻“来复名津”四字,来复定名。来复镇建置沿革变化大,明初清末为庆符县永宁乡,民国初年复为乡。直至解放,建乡扩大地域,三乡合为来复乡,隶属来复区。1992年撤区,变来复镇。2019年,双河乡、潆溪乡及大窝镇部分村兼入来复镇。
来复渡口既是南广河上的重要水运码头,又是五尺道上的重要渡口,是叙州通往云南的重要驿站。南广河作为万里长江起点的第一条支流,发源自云南威信,沿途水流湍急,在石饼滩到荔枝窝的出滩口,河道变得开阔,河流逐渐平缓,河面宽一百多米,船工划船渡河阻力小,是摆渡的绝佳地方,故名“来复古渡”。
来复镇境内尚存文物古迹较多,主要为宫、庙、石刻、古墓、祠,有被秦朝的“五尺道”遗迹,有明代修筑的杨梅墓,光绪年间《庆符县志》记载的将军庙,还有清代修建的禹王宫等等。其中尚存的“五尺道”(建于公元244年),位于高凤村一组鸡爪山,又称滇僰古道,是秦朝七大工程(即: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五尺道、直道、驰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