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晚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与太平天国的起义冲击下,各种内忧外患的矛盾加剧。处于如此的“
衰世”与“乱世”之中,富国强兵、
救亡图存,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有识之士纷纷锐意改革,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君主立宪的维新派、以暴制暴的革命派、保皇复辟的复古派。这时期.无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无不竟相研究佛理,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专家、学者、法师、居士。佛学的出世超越与入世济渡的两方面都对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佛学不仅作为个人出世超越的方法,也成为大众救世普渡的途径。佛学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给他们提供了精神支柱与思想源泉.他们无不希望从佛学里寻找思想的出路与救世的良策,这种思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相当有代表性的趋势与现象。
窃闻妙高山顶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会话。综大藏七千余卷所谈何止万法,而言般若者,即有七百余卷之多,良以
真源素范,诸佛从生,所谓惟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粲门,大事因缘出现在此。此一路事,离四句,绝百非.非禅莫由入手,非禅莫由实证,此之谓禅,非色无色界禅定之禅,非二乘沉空之禅,非大乘止观之禅,乃所谓大乘根本最上大法也。
圣教浩瀚如渊海,
如来禅遍于
契经,证入之法亦夥,要在各适其机.仍非禅宗之所谓禅,故古德有言:如来禅容你会,
祖师禅尚未梦见在。所谓
祖师禅者何?虽日教外别传,特为黄面老子之所流布。拈花公案,语在《般若大梵王问决经》,自是祖师应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蝉带联辉,龙象辈出,乃有宗门之称。
宗者何?总持之谓也。到此语言道断,心行处灭,为一总持。涅檠不二.不知其名,强名曰宗。有唐以来,多上根利器,夙因早植,故
一言半句,即所作成办。但中下根人,能发起信念,即培无量善根.功德亦复相等。个中要妙,擎拳合掌,不待言诠。古德所谓“但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是也。自后醇风日往,根性日下,多生积垢.应假修持以涤濯,不可笼统真如,颟顸佛性,庶免业识茫茫,无本可据。
曹溪以后,宗门大德教示学人,渐重行履,非行无以践言,非行无以验其眼之正与否。北宋后,乃拈上大人公案
一言半句以为话头,令人苦参。话头之风,自是以兴。此时关键,乃在参禅。参究之要.重在疑情成团,又非狐疑之疑,乃大信后自有之境界。话头虽多。本无优劣,应机对症,不无简择。